从一位著名农业企业家演讲看农机行业

发布时间:2018-05-17

时至仲春,在春暖花开之际,农机行业却再遇“倒春寒”。从同行交流、微信朋友圈等不难看出,农机行业的持续下滑,使得信心消退、转行逃离成为一些农机人的“新常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尤其是在行业下行周期。120多年前的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很容易受到恐惧、狂热和从众行为的影响,从而丧失对事情的理智判断能力”。为了更加客观、理性地观察时局,我们不妨听听一位著名农业企业家是怎么看待农业及农机行业重要性的。毕竟,俗语有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首先介绍下该企业家---原杜邦先锋中国区总裁、现美来众联董事长刘石先生。刘石先生为农业行业内著名企业家,尤其在种业营销方面,曾留下几段常人难以逾越的辉煌战绩,至今江湖中仍流传着他的传说。刘石先生现投身土地托管服务事业中,笔者聆听其演讲的题目为“洞察趋势,引领变革”。演讲中,刘先生从全球农业发展的六大逻辑出发,讲到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并判断农机具有明显的技术和效率红利,是打造新型土地托管模式的重要抓手。刘先生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离不开农业机械的投资和配套。

640.webp (46).jpg

刘先生提出的农业发展的六大逻辑,包括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大农业”逻辑、“小农业”逻辑、技术逻辑、商业逻辑,笔者认为这对从事农机行业的我们也有很好的启发。

从时间逻辑看,农业在经济生产中比例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想靠农机行业发大财、谋暴利的可能性不大。

从空间逻辑看,由于中国的大国地位、资源禀赋决定了“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特色农业不会成为主流”,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粮棉油糖等相关应用领域的农机具,无论什么时候国家都不会放弃支持的,而从事水果、蔬菜等应用领域的农机企业家,则要靠自己的本事抢饭吃。

“大农业”逻辑则是从产量导向变为效率导向,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水稻直播机可能会革掉水稻插秧机的命,虽然水稻直播会导致亩产略有下降,但由于减少了育秧、移栽等环节,整体提高了生产效率。

“小农业”逻辑则是从特色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对于林果机械提供商而言,你可能要从农机设备提供商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你打造一套应用于柑橘行业的种管收全程解决方案,让你的客户产出的水果口感更好、安全可追溯,这样你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技术逻辑是指未来农业发展需更加依靠微观的分子技术和宏观的技术要素组合,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不要就农机谈农机,而要从整体农业的视角观察。

商业逻辑是指现代农业要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产业化。这对农机行业的启发是---农业经营的规模化趋势难以逆转,微耕机、小四轮解决不了丘陵山区机械化问题。实现不了机械化的蔬菜品种,被印度人、孟加拉人打败是迟早的事情,如您所见的辣椒行业。随着农机越来越先进,也会越来越贵,融资租赁业务离农机手们不远了。

最后,笔者认为,从中长期看,农机仍不失为“朝阳行业”,只不过可能会如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概括的“水大鱼大”四字一样,产业规模继续增长,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一些“浑水摸鱼”的中小型农机企业的溃败难以避免;一些方向坚定、步伐稳健的企业则会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文章来源:《农机市场》2018年第四期。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