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规格很高,可见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根据新华社通稿,值得关注的信息有这几点:
一、对当前国内生态环境形势的判断:稳中向好,成效不稳,压力叠加、负重前行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二、十八大以来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三、党中央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定位: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当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条件
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了坚实物质基础。
五、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六大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六、具体工作部署
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
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要加强党的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主动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