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进入5月下旬以来,南方麦区新小麦开始陆续上市。夏粮即将大量上市之际,价格走向如何、会不会启动最低价收购,成了粮农最关心的问题。
受收获期不利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新麦质量不佳,市场收购观望者较多,购销活跃度不高。陈麦由于关注度下降,市场购销清淡,价格趋弱。今年国家出台的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0克1.15元,比去年降低0.03元。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5月25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417元/吨,周比下跌9元/吨。
今年以来主产区新小麦生产频繁遭遇不利天气的影响,尤其近期河南南部、湖北和安徽中南部出现的持续降水过程,造成局地小麦倒伏现象严重,新小麦质量、产量不同程度受损,使得今夏小麦的收购难度进一步加大。
01
南方新麦上市,质量普遍不佳
进入5月中旬以来,南方麦区部分地区新麦已不断收获,局部已陆续上市。据了解,当前湖北襄阳地区容重750g/L左右、水分20%-30%新小麦报价在0.83-0.88元/斤之间,雨后芽麦0.93元/斤。荆州地区新小麦车板价1.02元/斤,孝感地区新小麦车板价1.04元/斤,价格较开秤时有所下降。
据了解,近来各地贸易商收购湖北新季小麦的积极性已较前期下降,原因是雨后收割的小麦质量不佳,赤霉率及发芽率均不能控制在面粉企业的收购标准之内。当前湖北雨前麦到江苏泰州面粉厂价格为1.15元/斤,到河南驻马店为1.12元/斤,到山东德州为1.15—1.18元/斤,价格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从目前南方已收获的小麦来看,市场普遍反映质量不高。尤其近期河南南部、湖北和安徽中南部出现的持续降水过程,使得局地小麦倒伏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无法收割,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出现萌动、发芽、发霉现象。就近阶段的市场购销状况看,多数收购主体持观望心态,市场的购销活跃度不高。
近年来市场优质粮食的价格优势较为明显,高质量小麦价高难求,质差小麦价低滞销。有市场人士预计,由于今年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受损严重,估计夏收期间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将会充分得到体现。
02
陈麦市场购销转淡,价格回落
随着主产区部分地区新季小麦的逐步上市,市场的关注重心逐步转移。制粉企业在降低开工率的同时以消化库存为主,逐步控制陈麦采购节奏,普通陈小麦价格整体延续回落态势。
5月25日,河北石家庄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5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40元/吨,江苏徐州普通小麦进厂价2440元/吨,安徽宿州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0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20—40元/吨。
受普通小麦价格下跌拖累及面粉销售进入淡季的影响,进入5月份以来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也基本延续稳中回落态势。当前济南17山东菏泽地区进厂价格为2640元/吨,郑麦366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格为2690元/吨,均与上周同期持平。藁优2018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格为277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20元/吨。据制粉企业反映,由于当前专用粉销售处于淡季,企业消化优质小麦库存的速度较慢,再加之现有库存足以维持到新麦上市以后,因此补库的需求欲望不高。
03
市场收购谨慎,抢粮概率不高
受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及销售底价双双下调的影响,市场对后市小麦价格看弱,市场贸易机会缩窄。再加之今年小麦生长受不利天气影响较重,部分地区粮源品质堪忧,预计今年夏粮小麦收购主体虽仍会多元,但收购心态或将相对谨慎,夏收小麦市场出现前些年抢粮现象的概率不高。
对收储企业而言,尽管国家今年夏粮收购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收储、贷款本息等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粮库只要收上粮食来就有补贴。托市预案一旦启动,收储企业收购仍将会积极,不过政策执行将会较为严格。
对制粉企业而言,今年以来终端产品销售不畅表现明显,企业运行较为艰难,整体开工率不高。估计制粉企业在新麦上市初期由于价格相对较低,为减轻生产成本压力,或会抓紧时间收购适量低价粮源。不过随着后期小麦价格的走高,收购节奏肯定将会放缓。
对饲料企业而言,受小麦、玉米价格差价较大的制约,近两年来小麦饲用数量不断缩小。当前全国小麦平均价格仍比玉米高出565元/吨,虽然夏收初期小麦价格将会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间的差价进入可替代范围较为困难。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今年南方麦区收获期小麦受灾较重,质差小麦数量较大,今年小麦进入饲用领域的数量或较上年增加。
对贸易企业及市场经纪人而言,由于预计今年小麦贸易机会不多,加之4月份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下跌,估计今年贸易收购心理将会谨慎,存粮赌市的心理将不会再有。不过由于其经营便利,转手较快,估计仍会积极参与市场收购,但大多会随购随销,长期持有库存的心态将大大降低。
ps
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刘栋:
5月1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一是适当延后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起始时间,其中小麦从5月21日推迟到6月1日;二是将启动条件由“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下跌到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调整为“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三是明确“当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要及时停止收购最低收购价粮”。
主产区大面积收获且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最低价,才能启动托市收购。刘栋表示,出台这一政策,是为了让市场充分博弈、自身形成粮食主流价格,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今年国家政策传递的信号其实很明确:倡导粮食价格逐渐由市场形成,不能再像往年那样,最低收购价成了最高成交价,只能将最低收购价作为种粮不亏本的底线。这也进一步提醒粮农,要么调优品种、要么调整结构,否则种粮增收难度会越来越大。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江苏,今年共种植小麦3300多万亩,往年实行最低价收购的小麦共分为5个等次,四等、五等小麦也在最低收购价收购之列,只不过价格比三等小麦低一点。而今年,将实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标准从“五等及以上”提高到“三等及以上”,四等及以下粮食由各地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
这样调整,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释放政策信号,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民重视粮食质量、促进粮食提等进级。
对于大面积收获后的夏粮价格走向究竟如何?刘栋认为,后期的价格应该会往上走,因为今年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和安徽受灾比较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市场夏粮粮源可能比往年少,过段时间,麦子价格可望与最低收购价持平。
内容来源:中华粮网、央广网
大田传媒|农机360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