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人的脾气

发布时间:2018-06-13

农忙时节,天热气躁,农机人长点脾气不足为奇。比如,存在极少数的“精品用户”,要是打电话给经销商后半个小时服务人员到不了现场,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比如把农机开到你门口,谈个损失什么的,还真让你哭笑不得。这不,今天一大早,就接到一位同行老板的电话,他说:童总,现在农机生意真是没法做了,昨晚一个大拖用户报修,连同路程时间不足3个小时就修好了,就这个服务速度用户还是不满意,一早就将大拖开到门口要求赔损失……。

为此,笔者就不同农机人的脾气谈谈个人的看法,分享一下我们农机人,三个不同群体、不同角度生存中的态度与脾气。

一、生产商的脾气

因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农机行业已经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这使得生产商的脾气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好。眼下大多数生产商对代理商的服务要求,基本做到有求必应,他们对农机户的要求更是要个星星,有时真的会给个月亮。

(1)面对三包期内的用户,在服务与配件供应上一刻不敢耽误。甚至,为一个配件厂家能从几百公里外连夜发送。就这样的服务也很难满足市场,更难以满足用户和季节。原由很简单,市场上同型号机,配件严重不通用。杂牌机,杂牌配件,形成了杂牌市场。

(2)临近三包期结束的极少数“精品用户”,除了正常的服务保养外,提出的刻薄条件,让生产商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发生扣车、扣人、翻脸无情的事。目的就是要在三包期内,以非正常手段,提出一些过份要求,换切碎(原则厂家不三包),换滚简,再把发动机换掉,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更不会有一句感谢的话。

(3)过期三包原则上讲,特殊情况作为生产商,不会再参与服务期外的任何承诺。笔者碰到过一个(朋友)用户,正常“三包”师傅到他们家,午饭时想吃个饭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家人吃饭,厂家同代理商的师傅连看一眼,闻一下饭菜味的机会都没有。甚至,想借个电动车到附近的小镇上买个饭吃,借个车子都不肯借。当然这是极少数“精品用户”的行为,碰到这样的人与事,一句话:真的是无语,根本不是脾气好坏的问题了。

二、农机户的脾气

谈到农机户的脾气,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客气的,可以与你称兄道弟;不客气的,你付出再多也是白搭。

(1)用户购机时享受的是皇帝的待遇。在各家经销商的店里那是老板、销售员齐上阵,前呼后拥,敬烟沏茶上饭店,都是等闲。更有甚者,个别经销商们还会带着小礼品上门拜访。此时的购机户享受着长辈的待遇,公主般的恩宠,受到特殊的尊重。

(2)交了定金后大家开始称兄道弟。此时,尊重转换成客气,客气又转换成正常的一面之交。

(3)提机后的用户逐步从受宠的角色,变为正常的买卖关系。遇到质量问题时,开始一些厂商还是非常客气,从及时承诺到准时服务,从准时服务到忽略忽悠。一次次的变化,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伤害,让农机户感受到从皇帝命到奴才运的巨大落差。

因此,新老用户为了保持永久的长辈待遇,有意无意地要赊账,只有赊账才能控制代理商,唯有赊账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赊账是农机户维权的有力保障。只要农机商敢赊账,“精品用户”的脾气和皇帝命,就会根据收益的大小而改变。农机具用的顺手挣到钱了,哑巴遇见妈妈没话。否则,哪怕是过期了,这等“精品用户”的脾气只会越来越大。再好的服务也是不满意。

三、经销商的脾气

凡是生意人都知道和气生财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农机经销商往往是多面人,既要对生产厂负责,更要维护用户的利益,既要让政府放心,还要保证农民满意。坦白讲,做一个合格的农机商很难,经营中太客气生意做不大,太计较则生意做不长。

(1)首先要面对生产商的霸王合约,有理无理都要无条件服从,就目前市场形势而言,经销商更是举步艰难,防控风险的力度更大。

(2)面对政府的补贴机具,要应对层层级级检查,其实只要政府相关部门确认,拨付资金到账就证明买卖事实的存在,其它与农机商人没有任何关系。

(3)面对农机具项目招标,要过五关斩六将。尤其是烘干机招标项目水太深,当你碰到权力招标走程序时,不法厂商竟敢以每台烘干机5000元作为承诺,“中标”后负责招标的苍蝇们敢拿。12台就是60000元,无论反腐力度多大,在蚊子苍蝇眼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理,合法。

面对不同层面的人,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经销商的脾气永远是好的,他们更懂适者生存的道理。

640.webp (33).jpg

上述文中农机人的脾气,只是一个简单大概的描述,很多也是个人的一些偏见,生意太淡,闲来无事,与诸位道友聊聊,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指正。

文章作者:童国祥。

利益相关:童先生系东南某省农机经销商董事长,文章观点仅代表童先生的个人观点,与其旗下企业无关。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