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交待了笔者与东风农机掌门人宣总互动交流的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将此行的目的再向道友们作个交待。否则,就谈不上互动交流这种说法。
一、稳定价格与客户心理
射阳农机公司与东风农机集团有着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从东风12手扶一直合作到现在的大中拖,无论于公于私,应该说都建立了友好的基础。此行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寻求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话题,营造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
数年来,应该说东风农机的产品价格比较适应客户的承受能力,产品品质从刚开始的不够完美,到逐步成熟,并被市场接纳、百姓认可。尤其是年初出台的促销政策,大拖一律按农业部文件规定额度补贴,的确达到了真实促销的目的。业内业外没有人不佩服这招,出手快,稳,准,狠,起到了征服市场、征服对手、征服用户的效果。同时,缓解了市场上代理商的库存压力,达到了淡季不淡的效果。
针对市场竞争,笔者有自己的观点---县与县之间的串户经营,符合相关文件精神,用户有选择产品的权力,有选择经销商的资格,既不违规更不违法。关键是,同厂家,同规格,同型号,同配置的产品,县与县之间落差上万元/台。这就让用户有恐惧症了,试问一台机到底有多少差价?无论是何种原因什么理由,价格决定用户不是没有道理的。价格失衡对另一个代理商,不但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客户,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誉和人格,成为用户心目中的黑心代理商。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呢?一句话---规范市场价格是必要手段之一,否则,就没有规范行为的可能。对此,JBT的做法值得厂商去效仿,D**一直走高价路线,相应地给了一大批低端厂商发展空间,当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时,价格下调并没有做到一步到位,试探性的降价越降用户越怕,这也是为什么D**第一次降价促销效果明显,后来的连续降价则失去了品牌优势的缘故。
二、规范价格避免自相残杀
让代理商去规范市场价格,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要实现规范化经营的目标,应该说---唯有厂家能够做到。DF*是中国第一品牌,数年前他们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零售价,相差最高额达21000元/台,一级与二级代理商的相差最多的时候,也有19000元/台。对此,笔者试图与该厂Z总反映过此事,结果是企大人太复杂,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他们手下人还数次企图取消我们的代理资格,关键是他们的账没法算清。如果我们将近十几年的一级代理商,卖在笔者区域里的差价算清的话,这是一笔不少的纯收入。
此外,一级与二级代理商既想合作,又想利用,还要竞争,还低于二级代理商的价格,在二级区域销售这与土匪强盗有何区别?还有职业道德吗?
那到底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规范市场,如何统一价格呢?这里没有学问,更不需要艺术,而是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合作就是共赢,合作就是尊重,合作就是统一,没有尊重、统一、共赢,一切都是假的。行业中我们有比较,才会摈弃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尽量做到保证用户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互利最大化!
笔者认为:县与县之间,同厂家、同配置,同型号的产品价格允许误差2000-3000元/台。只要我们不突破这个底线,串户跨县购机的频率就会越来越小,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少。因此,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是降低同行道友相互残杀的必由之路。
三、瞬息万变中应该如何沉着应对
站在代理商的角度,笔者始终认为---"精控库存,谢绝买断,谨慎借贷,杜绝赊账、紧缩范围"是应对现实市场不是办法的办法。笔者始终相信,做好自我,让服务规模化,让经营品牌化,让价格透明化,让诚信常态化,我们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坚,没有活不下去的理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代理商,只要营销百姓信赖的产品,只要拥有让百姓满意的服务,只要有合理对称的产品价格,再难也难不住有各种困难准备的道友,农机无难事只要用心做。
当然,大话、套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独立经营能力,适销对路的产品,全面细微的服务,有一个好的合作团伙,信誉第一,品牌第一,诚信第一,守法第一,人品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具备这六个第一,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止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
上文一位道友留言:没有能力的厂商,没有忠诚的用户,也只能纸上写写,最终你什么也不是。的确,用户就是市场,没有用户,再好的产品,再好的信誉,再好的服务全部归零。另一位道友:认为农机无奇才。其实行行出状元,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当下农机市场稳中前行有盈余就是高人,尤其是有规模的生产企业,出奇制胜有高招就是手段,人人叫亏不盈的情况下,我们仍阔步前行于农机市场的大道上,高歌猛进就是本事。
上述观点是笔者东风之行的主要目的,用一句话概括:统一市场价格,避免自相残杀,是厂商、经销商共同努力生存的最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文中观点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各位道友批评指正。
文章作者:童国祥。
利益相关:童先生系东南某省农机经销商董事长,文章观点仅代表童先生的个人观点,与其旗下企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