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十个突出”下好“十个功夫”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9-04-0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庆市潼南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努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是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坚持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品种。大力引进、研发、推广优良品种,精心引进尤力克柠檬、鲜食柑橘等优质高产品种,大力推广30个新特优蔬菜品种,努力实现特色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7%。提品质。禁用高毒高残农药,建立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做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品牌。利用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金字招牌,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形成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绿色食品为主体、有机食品为特色的“潼南绿”产品体系,力争三年内“三品一标”产品产量达63.5万吨以上,品牌农产品平均溢价10%以上。

二是突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在产业协会、经营主体、农村电商上下功夫。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育基础。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三大经营主体,推动其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培育500户家庭农场、1000个农民合作社、30余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强纽带。充分发挥10个产业协会熟悉行业、面向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打造产业发展、市场开拓、技术培训的“生力军”,不断提高潼南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拓销售。促进农村电商和产业协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全面做强20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高效运营阿里巴巴“潼南绿”智慧市场,力争年内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三是突出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在农业科技、设施农业、生产模式上下功夫。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智慧农业。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蔬菜、柠檬等主导产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机构。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发挥渝西智慧农业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牵引作用,确保三年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提升生产能力。加大对设施农业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开发西南山地农机,推广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推动设施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益。推广稻虾、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亩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推广种植业与林果业有机结合的“猪—沼—果(菜、林、粮)”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发展。

四是突出重点区域打造,在大佛坝、双坝、罐坝上下功夫。注重试点示范,以双坝、大佛坝、罐坝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的集中展示基地。提升基础设施。尊重山水田园格局,加强景观风貌控制,保留现有道路、水系、农田自然肌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生态田园和居民点相间分布的整体格局。提升人居环境。统筹双坝和大佛坝田园、水域、绿地生态建设,精心打造湿地公园,提升涪江岸线景观,建设沿江生态景观带;加强罐坝传统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以特色民俗示范村庄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大佛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双坝涪江旅游度假区、罐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

五是突出服务功能提升,在供销社、合作社、信用社“三社”融合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生产、信用、供销三大要素融合,服务“三农”促发展。强主导。按照有资产、有能力、有产业、有制度“四有”标准,加快建设22个基层供销社、2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促进全覆盖,提升服务力。强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村“两委”、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作用,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全区100%行政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0个、市级示范社20个。强支撑。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开展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力争“三社”融合发展贷款占比40%以上。以盘活供销社资产为突破口,探索成立供销集团,融合产业、整合资金,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六是突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上下功夫。尊重市场规律、经营主体意愿、农民意愿,调动市场主体、农民、村“两委”积极性,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盘活资源。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权属界定,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将经营性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力争三年内实现试点村集体经济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激活资金。开展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有关规定量化为所涉村集体和农民股份,变一次性投入为长久性分红。做活产业。通过产业链接,包装一批优势产业,引入一批农业企业,组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增长10%以上。

七是突出基层治理创新,在家风传承、村规民约、“六无村居”上下功夫。繁荣乡村文化,创新基层治理,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家风传承润民。以杨氏“兴家救国、清白传家”、张鹏翮廉政文化为引领,大力培树勤劳致富、忠孝仁义、诚实守信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家风。村规民约利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通过观念引领、行为约束、按章办事,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居和谐。“六无村居”惠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加强无黄赌毒行为、无邪教活动、无矛盾纠纷上交、无非访集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脏乱差现象“六无村居”建设,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八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在人才培养、集体经济、服务中心提升上下功夫。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强人才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力培训农村党员,打造高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深入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力争4年引进100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引导1000名以上新型农民返乡、本土人才回乡、技术人员下乡。做强集体经济。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三队一中心”,即工程队、植保队、机耕队和电商营销中心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今年全面解决13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提升服务平台。改造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好“三级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务、政务、事务、服务一地通办,努力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群众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的中心,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九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人居环境、污染防治、河长制上下功夫。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美环境。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废弃物转化利用,推进“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防治。从“水清、天蓝、地绿、土净、声静”入手,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保护。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实施“一河一策”,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治,确保河畅、水清、岸洁、景美。

十是突出统筹结合,在巩固脱贫、精准扶贫、兜底扶贫上下功夫。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将巩固进行到底。加快扶贫产业发展,落实好教育、医疗、社保等扶贫政策,确保全区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将精准贯穿始终。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目标,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把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将兜底落实到位。针对残疾人、鳏寡孤独、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严格落实民政、医保、社保等兜底政策,全力织密织牢脱贫攻坚“保障网”。

(作者系重庆市潼南区委书记)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