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尽管2018年农机市场一直处于低迷运行区间,但是农机人坚守与创新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9年,农机市场更是面临了多方因素的相互影响与制约,颓势延续还是能够反弹爬升?
时下,国内农机产业调整升级的进程已经进入“深水区”,这个区间,用户需求、市场销售结构、技术资源、产销配合、资源供给等各环节均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拉长的时间周期分析,以供需满足、短板补齐、技术突破为主要基调的产业再升级将持续3—5年时间,“趋缓、趋稳、趋强”的个性标签将全面替代过去10余年“高位、高速、高空间”的产业特征。可以断定,2019年农机市场将呈现出整体增速趋弱、持续升级调整的发展特点。
|一、利好、利空并存,稳中偏松是大基调。
岁末年初,一直是国家大政方针密集出台的发布期,整体来看,2019年,国家对“三农”事业的政策支持一如既往,国家针对农机装备升级工程做出了专项部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佐证:第一个方面,从宏观政策层面,两个事件值得关注。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2018年12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公开发布,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指导意见。第二个方面,从补贴政策导向看,将出现4大变化。
一是,更加注重有效性。着眼于农业各产业对于农机装备的新需求,优化补贴机具种类的范围,既要强化绿色导向,也要支持小农生产和特色作物对于机械化的需求;
二是,更加注重便利性。对于符合补贴范围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并利用上门服务、现代信息化手段等进一步提升便利性;
三是,更加注重开放性。对国内外农机产品是不是一视同仁。无论是国内生产的农机具,还是国外进口的,只要符合补贴资质条件,农民购买以后都是可以申领补贴;
四是,更加注重安全性。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坚决依法惩处失信违规行为,严格防控系统性风险。利好因素固然不少,但是利空因素也不少,比如农业种植结构持续调整、国内传统农业竞争力低下、农机产业发展“空窗期”、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乏力、供需结构失衡、区域机械化发展不同步等等。
总之,2019年国内农机产业面临的利好、利空并存,稳中偏松、稳中向好仍然是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
|二、后工业时代,降速常态化。
按照经济学家许小年的判断,我国已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国变成了中等发达的工业国,同时,目前国内工业化资本积累已经基本完成,经济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许小年指出,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前30年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概是两倍于GDP,所以在工业化时期,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但是,后工业化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放慢,各行各业出现供给过剩和发展速度降低,当前形势下,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宏观政策失灵;另一个个问题是企业经营变得困难。旁征博引,农机产业自2004年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10余年里,规模积累已经完成,农作物综合机械化尤其是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67%,2015年开始的产业调整,实质上也就是开启了由“增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征程,一方面要完成农作物耕、种、管、收、储、加工全过程机械作业,另一方面要满足传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园林、畜牧等全面机械化需求,两方面缺一不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升级,要补齐短板、突破瓶颈,要修正产业发展漏洞与不足,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
由此看来,2019年,农机行业发展速度仍会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除非出现突发因素,否则,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大起大落,可以断定,而今往后,农机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
|三、消费需求不振,市场提升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传统概念上,经济增长(即需求)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与出口。其中,以往概念上的投资,就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三大块;消费,主要是指房子、车子、家电;出口原来主要是为欧美消费国进行生产(包括山寨化产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随着社会发展,传统三大投资领域全面减速,产能过剩和债务约束问题严重,传统“衣食住行”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饱和,与此同时,全球总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也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从靠老的三驾马车拉动向新的方向转变,如此背景下,有人总结出“新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深度城市化、消费升级和“一带一路”。话题回到农机产业,就面临的形势分析,整体需求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低迷阶段,一是,粮食价格不稳定,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种地不挣钱,同理,农机手效益就不好,投资农机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中低端产品市场存量饱和,传统品类依靠梯队更新,消费量降低,而同时,高端化、大型化、特需化设备国内制造供给不足,进口产品价格高企,农民收入降低,导致购买力不足,消费乏力;三是,国内农机制造水平在全球领域处于中低端,农机出口对象受到制约,整机价值、利润程度均有限,全球市场拓展阻力不小。
综上所述,2019年农机行业不仅面临消费不振的局面,而且产业升级、技术突破、产品追赶迫在眉睫,在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农机人重任在肩。
|四、传统向新兴品类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仍在持续。
毋庸置疑,2019年,农机行业品类转移调整的整体发展格局不会改变,一方面,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低速农用车等为代表的传统品类,持续向大型化、大喂入量、智能化、可靠性强、高效率、复合化、精量化等方向持续升级,市场需求全面转向市场存量更新,总体数量下降;另一方面,以畜牧机械、园林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械以及丘陵山区特需的小型机械、特色机械,新农村建设的设施农业机械、养殖机械等新兴小众产品,仍会迅速发展,全面满足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需求。但是,传统品类向小众特需品类转移仍需时日,传统品类体量庞大,下行压迫感可想而知;而新兴小众品类体量小,当前阶段处于快速成长期,其增量不足以填充传统品类下行造成的市场缺口,也就造成了大家常说的市场“空窗”。
2019年,农机市场仍处于发展“空窗期”,产业结构跟随着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调整,农机品类伴随着用户需求变化而不断转移,市场运行方向不会改变。
|五、排放标准再升级,环保整治是把“双刃剑”。
农机产业经营,除了要全面考虑厂房、设备、原材料、研发、用工、产销、服务等固定成本之外,要兼顾考虑诸多不确定变量因素,2019年,农机行业仍然会面临不少的变量因素影响,其中,要重点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动力产品排放标准由“国Ⅲ”向“国Ⅳ”升级,这其中不仅要涉及到“国Ⅲ”产品的库存消化问题,而且要涉及到“国Ⅳ”产品成品的增加问题,影响程度可想而知;另一个则是国家环保整治将会成为常态化,从正面讲,环境整治是促进整体农机制造趋于规范化、完善化,倒逼产业生产资源升级的有效手段,也是人们生活环境保护的必须措施,着眼长远,利国利民,势在必行;从另一层面看,当下阶段国内农机制造设施完善程度参差不齐,严格意义上讲,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铸造、部件加工等企业制造条件简陋,实力一般,具备完善设施实力的企业并不多,排放标准一收紧,这些企业必将面临停产,有实力的企业则产能有限。以此类推,今后,农机制造将会面临资源采购受限、成本增加的压力。
竞争中,国内农机制造必须在实现“高性价比”上做文章,谁能够做到规范经营、成本合理、产品质量过关、风险可控、销售价格适当、服务到位……谁就有更大几率能够在2019年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不管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价值创造都是最坚实的“护城河”。面对持续趋缓的2019年,任何一家农机企业必须找准价值创造的支点,持续探索生存与发展之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坚守与创新并举,实现新进步、新跨越、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