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禽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小型养殖散户快速退出和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等多重压力的凸显,倒逼我国畜牧业加速向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型升级。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却面临诸多困境:缺乏行业标准及规范;畜牧装备成本高、产出效率低;装备作业水平低、能耗大;小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差等。
需求:喂料、环境控制、产品收集、粪污处理诸环节尤为迫切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程度迅速提高,但仍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主体,从而影响了畜牧业机械化的总体水平。全行业机械化率仅为33%,远低于主要农作物67%的机械化水平。其中,生猪养殖机械化水平约为30%,蛋鸡和肉鸡养殖约为40%,奶牛机械化水平60%以上,肉牛、水禽等普遍低于30%,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摆出了一组数据。“当前畜牧业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升级,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疾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对畜牧业机械化的需求迫切,发展潜力巨大。”
具体来说,由于畜牧养殖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凸显,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使规模化养殖场对畜牧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对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养殖场用人多的环节主要是注射免疫、粪污收集运输与处理、畜禽舍的清洗消毒等。尤其是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的发展需求更为迫切,在喂料、环境控制、产品收集、粪污收集处理等方面均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培育畜牧业机械化服务的组织体系和培养专业的服务队伍。”李保明说。
为了加快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目前需要补齐粪污收集处理、粪肥贮存设施与施用设备、种养循环等方面机械化短板,源头减量尤其依赖于饮水设备的改造升级。此次疫情应该让我们认识到,要建立生物安全工程防控体系,减少人工使用和人畜接触,为动物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李保明指出,“保障肉蛋奶安全生产和稳定供给,需要加快发展自动化饲喂、畜禽体征巡检、消毒灭菌、畜产品采集等技术装备,普及机械化、自动化养殖装备的应用。”
现状:实现全程自有自控还要依靠外国机械设备
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一些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了不少探索与努力。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旗下牧场,有着来自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先进设备,在饲养、挤奶、运输、粪污处理等环节都配置了良好的硬件设施,致力于实现全程自有自控。
饲料的营养和安全直接决定生鲜奶的质量,标准化、专业化的饲料车间是整个现代化牧场得以运行的基础。“我们的奶牛有营养配餐中心,饲料车间兼具存储、加工、撒喂功能于一体。我们将奶牛分类、分圈饲养,每一个类群都有专门的饲料配方,以保证不同阶段奶牛的不同营养需求。”银香伟业董事长王银香介绍说,牧场饲料加工车间从意大利引进了自走式TMR饲喂车,该设备配有先进的称重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取料、搅拌、撒料,每一个饲料配方的营养比例都可以得到精确控制,以便于每个圈群的牛都能吃得营养、科学、健康。
跟传统的挤奶方式大大不同,银香百澳国际牧场里的利拉伐转盘挤奶设备,让所有的奶牛聚拢成一个圆形,一个牛一个卡位。“在整个旋转挤奶的过程中,奶牛不受外部干扰,更加放松,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挤奶过程中奶牛的应激反应,保证产奶数量和质量。”牧场经理于峰告诉记者,每一只奶牛都佩戴计步器,实时将产奶量、活动量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时检测奶牛情况。此外,利用该设备还可以有效节省人工,降低人力成本。
“为了保证绿色环保、循环节约的原则,我们还建了废弃物处理中心。”王银香告诉记者,在粪污处理环节,牛舍内的粪污由智能刮粪板收集到输送管渠,然后输送至综合处理区进行处理。粪污经固液分离设备处理后,把固体进行堆肥发酵、干燥,可以生产牛床垫料或制成有机肥;分离出的液体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生产生活能源。剩余的沼液经处理后,作为优质液肥还田,从而形成了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我们引进的多台‘卧床垫料一体机’设备,可在24小时内完成粪污的分离、发酵等过程,产出固体可以直接作为牛的卧床垫料。一方面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发酵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牛的舒适度,减少患病率,有利于牧场的健康运行。”王银香说。
期待:更实用的技术研发和更精准的政策扶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实现畜牧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李保明认为,首先就要加强科技引领和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要根据我国国情研发福利化及智慧养殖装备,形成不同区域特色的、适度规模的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体系。”还要加强工程工艺配套。具体来说,就是加强畜种、养殖工艺、机械装备和装配式畜禽舍设施的集成配套,以及养殖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配套。
“机械化要与信息化相融合。”李保明强调。要推进“互联网+”畜牧业机械化,比如开展健康养殖、精准饲喂、智能环境控制、畜产品自动化收集、物联网平台等技术装备示范,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牧场建设融合发展等。“在机制创新上,要推进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他指出,可以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场(户)”的畜牧装备租赁体系,提高畜牧装备的利用效率。鼓励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集中区域,以龙头企业或社会力量为主体,建设畜禽废弃物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心,促进畜牧装备的共享共用。
在政策扶持上,记者了解到,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已将饲料(草)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饲养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4个种类的装备列为重点内容,涵盖了畜牧养殖过程的31个品目产品。
购机补贴政策,能够调动养殖户发展设施养殖的积极性,也能够在资金上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但目前大部分牛场对畜牧机械补贴政策了解不足,未享受过任何补贴的牛场占30%多。牛场机械设备获得补贴的数量也有限,一般为1-2台,且设备品种单一,仅限于挤奶设备、TMR搅拌车,以及拖拉机。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施正香说,“应该加大对畜牧机械购置补贴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户切实了解政策。同时,要对薄弱环节机械补贴有所倾斜,以提高补贴的精准性。”
对于畜牧设备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施正香表示,国内生产企业要加快对该类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科研院所与企业要联动起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与国产设备相比,进口设备种类齐全,可靠性高,但是其售后维修不便,而且价格相对较高。这就更需要国内的农机装备企业加大马力,以缓解畜牧业机械‘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尴尬局面。”施正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