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秸秆的“盛会”——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8-06-28

本报记者杨丹丹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探索和鼓励各地尝试秸秆综合利用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这项“变废为宝”工程,让绿色环保的意识深入千家万户。6月15日,由安徽省农委主办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与公众见面。

小小秸秆功能繁多

在日常生活中,用秸秆制作而成的饲料、肥料是比较常见的。然而,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秸秆还能变成各种精致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甚至环保建筑材料等。

记者在展区看到,一个个大小不一、颜色灰暗的杯子、餐盘、砧板令人眼花缭乱。最让人惊喜的是,它们的原料竟都来自稻壳。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将收集来的稻壳进行处理,然后磨成粉末状,再进行高温加工,便成就了一个个精美的产品。

在阜阳展区,一间由秸秆建成的小屋相当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座小屋是由阜阳一家建材公司打造的“微缩版”住宅。“房间的墙壁、地板、门窗,房屋里的书桌、柜子、床、椅子等家具,全部都是用秸秆板材制成的。”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零甲醛外,秸秆板材还具有超强的防腐、质轻、隔音、耐火等优良性能,“施工也非常方便,如果建筑采用轻钢草板建筑方案体系,相比传统的砖墙建筑施工,可节约能耗40%,工程综合造价节省20%,使用面积增加5%。”

安庆馆内摆满了众多草帘、篮子、压缩板墙等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看似简单,却是远销东南亚和日本的香饽饽。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日本人特别喜欢购买这样的草席,可以挂在门上或墙上,加以花朵装饰,既素雅,又美观。”工作人员说,尤其是压缩后的秸秆板墙最受欢迎,作为保温材料,它的出口价可不便宜,一个面积在180cm×80cm的秸秆板墙可以卖出700元的价格。

地方政府从愁到乐

“以前,每年秸秆禁烧都是压在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头工作。随着这些年来观念的引导,秸秆出路的不断开发,人们意识到秸秆有很多潜在价值。现在农民禁烧的意识非常自觉。我们的工作也好做多了。”来自皖北粮仓阜阳市的市长孙正东感叹道。

以阜阳为例,2017年全市秸秆产量700多万吨,可收集量近600万吨。该市坚持堵疏并重、聚焦生态高效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综合利用秸秆56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4.6%。

有哪些途径消化吸收这么多的秸秆呢?孙正东介绍说,以秸秆还田和秸秆生产有机肥为重点,优化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优化还田利用,科学采用粉碎、深翻、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还田方式,提高还田质量。着力发展秸秆生物肥料产业,投资建设了一批秸秆炭基复混肥、秸秆生物有机肥重大项目。2017年全市秸秆直接还田394.5万吨,高温堆肥利用5.5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量的65.3%。

除此之外,以食用菌基料、作物和花卉栽培基质为重点,大力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以秸秆养畜、秸秆饲料加工为重点,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以新型秸秆建材、秸秆板材、秸秆工艺品编织为重点,积极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以秸秆生物质热电生产、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燃料为重点,稳步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正是这些多措并举,让庞大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受人欢迎的“宝贝”。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总量4831.4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4217.7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7.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顶层设计推动创新

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历程,折射出安徽省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变化。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今天,农业大省安徽深知:只有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才能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举办的。

据悉,安徽省委、省政府不但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而且列入省民生工程项目,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强力推动。仅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就先后8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专题会议等,研究部署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工作。

安徽省委、省政府还先后出台《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等,围绕收储、运销、利用等环节,在项目、资金、信贷、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两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和秸秆产业示范园建设。同时,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基金,主要投向秸秆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烧到不烧,从不烧再到创造新价值,在安徽,秸秆回收再利用正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正向着和谐、平衡的多赢格局发展。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