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浙江省诸暨市举办了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示范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了技术集成应用的成效,并就下一步研究与示范工作进行研讨。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旭明、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廖西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农业部科教司处长窦鹏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蒋珍贵、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陈利江、浙江省农科院书记汤勇、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以及来自南方单季水稻主产省的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主持。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文毅研究员主持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是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主要包括耕整地、育秧播种、栽植、植保、中耕除草、收获和干燥机械。集成示范的主要装备有:水旱两用灭茬旋耕机、稻麦油复式播种机、通用精密育苗播种流水线、水稻高速三插臂插秧机、水田中耕除草机、无人植保机械、撒肥机等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充分肯定了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他认为此次在诸暨展示的单季稻生产模式具有在现有产量上求高产、实现全面机械化与优质多样、节本增效更显著等特点,体现了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的要求,让我们看到了水稻生产更高产、更高效、更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光明前景。陈萌山书记要求,下一步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面向“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构建水稻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一是加强源头创新,提升模式的研究水平;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完善模式的技术体系;三是大力推动成果转化,扩大模式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制度构建,推动模式研究的长效化、机制化。
水稻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是根据农业部绿色攻关计划的总体部署和“一控两减三基本”发展目标的相关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院属单位共同协作攻关完成的。项目以增产增效、绿色节水为主要目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生产方式及水稻生产特点,开展了覆盖早中晚等水稻的四种模式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四种模式分别为早稻的技术积累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南方高效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长江流域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东北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这次启动的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全院跨学科跨领域等攻关,集中力量创建与单季稻相适应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对我国南方稻区调整、平衡种植结构,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