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尹博,男,1968年1月2日出生。199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机化本科专业,工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农机化技术工作,现任日照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同时兼日照市自然科学专家库成员和日照市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参加工作27年来,已在各级专业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有多篇获奖。
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是一项节本、增产、节能、降耗、省心、环保的新型农机化技术。用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复式作业机具,对于小麦玉米两作农田,在玉米秸秆还田后,能一次进地完成土壤间隔深松、分层施肥、种植带旋耕、起垄筑畦、小麦一沟双行宽幅精播、镇压等多项作业,能减少机械进地和压地次数,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增产增收。
一、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及意义
1、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
2、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涵养雨雪,抗旱防涝,作物扎根深,抗倒春寒、抗干热风等灾害能力强,并且深松和播种联合作业失墒少,消耗动力小;
3、分层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效20%以上,种肥、底肥分施,避免了烧种和烧苗;
4、宽幅精播技术,一沟双行,每行小麦采用双排种管宽幅精量播种,缺苗断垄少,播深一致,浅播匀播,苗全苗壮;
5、提高土地利用率技术,采用旋抛刀筑畦,畦埂规整,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
6、局部精细耕整地技术,通过增加种植带旋耕刀密度,提高了种床碎土效果,并把种植带部分秸秆抛到非种植带,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种床;
7、大小行种植技术,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秸秆粗壮抗倒伏,成穗率和千粒重高;
8、通过两级镇压增强了镇压效果,避免了悬空吊死苗现象;
9、耕种一体化缩短了耕种时间,玉米可用生长期较长的品种,结合晚收,玉米增产显著。
其技术特点归纳起来就是:
改传统的全面耕地为仅旋耕种植带并对种植带进行深松;
改化肥撒施为分层深施;
改粗放播种为精密播种;
改传统平作的大田漫灌为节水灌溉;
改传统的无规律压地作业为固定道行走;
改传统的秸秆取走为秸秆粉碎还田。
二、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过程
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主要结构包括机架、变速箱、限深轮、旋耕刀轴、播种带旋耕刀、筑畦旋抛刀和畦埂成型装置、振动装置和震动深松铲、肥料箱、种子箱、底肥施肥管、种肥施肥管、碎土平畦板、圆盘播种器、链轮、链条、镇压器、调节装置等。
机器工作过程:拖拉机后输出轴通过连接件与播种机变速箱的花键轴连接,变速箱的伞齿轮和直齿轮带动旋耕刀轴转动。变速箱两端的左右出轴上装有偏心轴承,偏心轴承通过连杆带动深松铲震动。驱动镇压轮通过链轮和链条与排种机构和排肥机构连接。
机构前后配置工作顺序为:机构前后配置工作顺序为:旋耕弯刀旋耕种植带、旋抛刀和成型装置筑起畦埂、深松铲深松种植带、分层施肥管分施底肥和种肥、碎土平畦器碎土并平整地面、圆盘式播种器播种、镇压器压实播种带。故而一次进地即能完成种植带旋耕、筑畦修道、间隔震动深松、分层施肥、碎土平畦、精密播种、浅沟镇压等多项作业。
三、实施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作业时的注意事项要求
1、机具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对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机器左右和前后水平、排肥量和排种量、播种深度、镇压强度和传动机构;检查配套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工作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可靠,各工作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并进行及时检查调整。
2、播前秸秆还田。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玉米秸秆切碎长度≤5厘米,抛撒不均匀率≤20%。
3、配套动力适当。对土质较硬的粘土地按动力上限配备拖拉机,低配的用四驱拖拉机。
4、起垄辅助。粘土地起垄效果不好时,可在机器前方两侧加装起垄辅助圆盘。
5、试播。正常作业前,先进行试播。试播长度要大于15米,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播深一致性、施肥量、有无漏种漏肥现象,并检查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6、作业时应将播种机降低到接近地面位置,接通旋耕动力,边走边放,在地头线处进入作业状态。
7、作业中保持平稳恒速前进,速度不可过快;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果必须停车,再次起步时要升起播种机,后退0.5米,重新播种。作业时,严禁未提升机具倒退,防止施肥器堵塞或损坏;地头转弯时,应将整机升起,离开地面,以防损坏机器;
8、作业中发现掉链、缠草、壅土、堵塞等现象,应立刻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及时清除镇压辊上的粘土和杂草,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小牵引阻力。调整和清除时,要停车并切断动力输出。
9、排种管和排肥管要顺畅,不能过度弯曲引起堵塞。
10、过湿的粘土地不适宜该机作业。
四、日照市小麦播种技术方面之前存在的问题
日照地处山东省东南,总人口288万,农业人口184万,耕地面积250万亩,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30万亩。
目前全市小麦播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机械化播种技术由于缺乏换代升级,也导致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壤越来越板结化,形成坚硬犁底层,活土层变浅对作物根系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常规播种的播深一致性较差,播种质量不稳定,作业效率低,形成瓶颈阻碍了小麦栽培技术向更高阶段提升。常规播种采用的种肥同层混播方式不能解决“施肥足则肥料烧种、施肥不足则后劲不足”的矛盾,并且磷钾肥无法做到深施。另外,施肥方式的不合理,往往导致农民为了单纯增产而过多施用化肥,致使肥料利用率低下,不但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严重影响到作物品质与食品安全,给人居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改变小麦施肥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日照市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项目的开展情况
日照市实施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同时结合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和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项目技术路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复式作业→小麦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收获。
技术要点包括: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在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或在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要求: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若地表不平或秸秆量过大时,可用旋耕机浅旋进行地表处理,以保证播种质量。
2、尽可能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的优良品种。结合项目具体实施区域实际,按照日照市高产农艺种植技术要求,优先选用济南22、鲁原502、良星99、汶农14、烟农21等小麦良种,播前进行清选处理,处理后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净度达98%以上,以保证种子发芽率达95%以上。
3、选择机具型号。根据地块大小、现有动力和常年产量,选择合适作业幅宽及行距的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一般选用播幅2-3米的播种机。高产地块非种植带宽22厘米左右,中低产田非种植带宽18-20厘米。优先选择使用《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播机。
4、适期播种。根据土壤墒情,播期在10月1-15日。
5、足墒播种。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要适时造墒播种。
6、控制播量和播种深度。高产麦田,播量一般控制在6-8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株/亩;中产麦田播量一般控制在8-11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15-20万株/亩;严格控制播深,播深2-4厘米,墒情好时播深2厘米。播深一致,镇压连续压实,播后地表平整,无明显壅土。
7、合理调整深松深度。深松深度25-30厘米,第一年控制在25厘米左右,可逐年加深。
8、控制施肥量。总施肥量一般在50-80千克,底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60%。
9、畦埂要求。第一年使用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若原来畦埂较高,地表不平,可先用全旋刀轴,第二年后再用少耕刀轴,并尽量采用固定畦作业。
10、适宜土壤含水率15%-25%。地较湿第一级镇压辊粘土时,应上提或拆下第一级镇压辊。
11、田间管理。根据需要及时完成浇水、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作业。
12、对比测产。选取地域、小麦良种相同对比试验田,麦收前,进行对比田测产。
日照市开展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项目以试验、示范为主,选择了小麦种植相对集中、机械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岚山区中楼镇下曹村、莒县招贤镇东西全寨村2个片区实施。实施面积落实到村庄、农户和地块,项目机械化技术作业实施主要依托当地农机合作社。
根据省财政扶持资金和当地综合条件确定实施规模。岚山区和莒县各建立上述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2000亩,共实施面积4000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面积4000亩,合计推广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面积8000亩。核心示范区均靠近交通要道,以利于农民观摩学习、宣传示范。
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与任务:
(1)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实施区实现小麦增产30千克/亩以上,节省化肥10千克/亩以上,节本40元/亩左右。项目区新增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至少达到10台以上,制定机具操作规程,核心示范区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率达到90%。
(2)项目任务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将选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形成科学合理的配套技术方案,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作业模式。
六、小麦测产情况及展望:
日照市今年是首次实施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故小麦测产对比有关工作还未全部完成。但从山东其他有关地市小麦测产情况证明,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是一项效果明显的高产栽培技术。
如2012年5月25日,嘉祥县农机局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对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精播与耕整地后宽幅精量播种的小麦对比试验田进行了测产:小麦品种为汶农6号,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精播试验田,平均亩穗数40.79万穗,平均每穗32.8粒,单产545.87公斤;宽幅精量播种,平均亩穗数38.47万穗,平均每穗31.04粒,单产487.20公斤。与宽幅精量播种相比,亩穗数增加6.03%,穗粒数增加5.67%,单产增加12.04%。
2012年5月28日,鄄城县农机局也邀请农业专家对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和传统耕作的小麦对比田进行了测产:小麦品种为科信9号,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平均每亩40.6万穗,每穗29.98粒,理论产量为413.8公斤;传统耕作对比田,平均每亩36.96万穗,每穗29.34粒,理论产量为368.7公斤。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小麦群体合理,有效分蘖多,个体发育好,小麦亩穗数多,与传统耕作对比,平均增产12.2%。
有关农业专家通过进行测产评定,一致认为,实施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可有效实现以下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技术的要求:
1、秸秆还田覆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蓄水保墒效果好。
2、深松可疏松深层土壤,并打破犁底层,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蓄纳雨雪。
3、耕作带和非耕作带虚实相间,蓄水保墒效果好。
4、分层施肥,能及时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能显著提高肥效利用率。
5、防堵能力强,能创造良好种床,不缺垄断垄,苗全苗壮。
6、精密播种,小麦发育健壮,有效分蘖多,亩穗数多。
7、大小行种植,通风透光好,发挥边行优势,茎杆粗壮抗倒伏,穗大粒重。
2015年,根据山东省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日照市农机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具体安排日照市农机推广站负责制定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技术内容、技术要求、实施规模和进度安排。并针对关键技术内容,对市县乡相关技术人员和机手进行集中培训,组织进行检查督导和总结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本项目按省局要求圆满达到预期目标并验收合格后,将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实施推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农机论坛!
时间:2015年10月12日
主讲:山东省日照市农机推广站 尹博
地点:中国农机论坛群(9873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