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松时间间隔论文的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5-10-20

 

一、检索方法

选择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中国知网最早可以检索1958年的论文。本次分析仅对中国知网可以检索到的论文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进行逐步筛选、分析,部分论文因为检索表达方式的不同,可能被遗漏。

(1)“关键词=深松”

共有4506篇论文(图1)。从检索结果看,我国在深松方面的研究论文逐年增长(图2),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有15篇论文涉及到深松技术。

 

“关键词=深松”的检索结果图  2“关键词=深松”论文变化趋势

(2)高级检索

由于论文数量太大,难以筛选些论文研究了深松后效、时间间隔等问题,因此利用“高级检索”功能,按照如下方式进一步筛选:选择基础科学、工程科技I辑、工程科技II辑、农业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采用检索表达式:(关键词=深松),并且(全文=年),并且(篇名=深松或含耕),并且(摘要=深松)(精确匹配)。共获得检索结果577篇,除去17篇会议论文(没法下载全文),实际检索560篇论文(图3)。

“全文=年”:此处的“年”是为了检索出论文中可能涉及到间隔几年深松一次。

“篇名=深松或含耕”:在“关键词=深松”的基础上,找出论文中还含有“耕”的论文。

图3高级检索结果          图4高级检索的577篇论文的年度变化趋势

二、检索结果分析 

经过对560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的分析,共有74篇与深松时间间隔相关的文献。对74篇论文关于深松时间间隔进行如下归类。

表1深松时间间隔检索结果

编号

时间/

作者

观点

文献题目

文献来源

1

1978

杨有志

深松、翻耕、耙茬3年轮耕

我省深松耕作的几种做法

新农业

2

1985

沈昌蒲

深松、耙茬(旋耕)、耙茬3年轮耕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配套机具的研究(I)研究依据、设计原理及经济效益的分析

东北农学院学报

3

1986

马多仓

深松后效2年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配套机具的研究(II)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学院学报

4

1986

马多仓

深松后效2年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配套机具的研究(III)稻田少耕轮耕体系与水稻生育

东北农学院学报

5

1987

马多仓

深松后效2年

稻田少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6

1988

王悦

深松后效3年

垄作耕法的技术要点

现代化农业

7

1988

张玉发

深松、翻耕、耙茬3年轮耕

浅翻间隔深松法的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

1991

朱晋云

深松后效2年

旱地小麦深松沟播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9

1991

阎富敏

深松后效4-5年

深松在甜菜机械化栽培种的意义和效果

甜菜糖业

10

1993

李其昀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及其机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1

1995

高焕文

深松后效2年

旱地深松试验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2

1995

李洪文

深松后效2年,建议增加持续3、4、5年的研究

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试验研究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13

1996

李其昀

深松后效2-3年

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上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14

1996

李其昀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机械化技术

农业工程学报

15

1997

赵秉强

深松后效4年

不同耕法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物学报

16

1997

孙善河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17

1997

庄乃生

深松后效3年

深松为什么能使作物增产

吉林畜牧兽医

18

1998

古润生

深松后效3年

覆盖深松及地表处理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山西农机

19

1999

牟善积

深松2-3年停2-3年

免耕、覆盖、深松配套技术及耕作模式的研究(之五)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

1999

柳立新

深松后效3年

深松后精少量播种与直接免(少)耕精少量播种的对比试验研究

江苏农机化

21

1999

宰松梅

深松后效2-3年

粘质土旱作深松保墒试验研究

灌溉排水

22

2000

边少峰

深松后效1年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23

2001

肖传彬

深松后效2-3年

黑龙江省少耕技术的应用

农机化研究

24

2001

蒋炜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覆盖少耕有机增产法的试验与研究

中国农机化

25

2003

周良墉

深松后效3-5年

4种新型深松机具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6

2003

王秀芬

深松后效1-2年

机械深松好处多

农机推广与安全

27

2006

何进

深松后效4年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8

2008

张天骄

深松后效3年

耕整联合作业机

新农业

29

2008

秦红灵

深松后效2年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30

2008

史宝义

深松、深翻、灭茬3年轮耕

开展机械深松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吉林农业

31

2008

王金莲

深松后效2-3年

麦茬深松地表土壤风蚀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32

2008

谭福春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技术与增产

农家之友

32

2008

于芳

深松、灭茬、灭茬3年轮耕

深松联合整地方法及机具选配

农机科技推广

34

2008

张春平

深松后效2-3年

试论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

农业技术与装备

35

2010

闫爱萍

深松后效3-5年

加快平遥农机深松作业发展的探讨

农业技术与装备

36

2010

马艳梅

深松后效3-5年

关于机械化深松有关问题的探讨

农业技术与装备

37

2010

堐邦生

深松后效3-5年

推广机械深松有关问题探讨

农机科技推广

38

2011

李斯华

深松后效3年

河北省大幅度增加农机深松补贴

当代农机

39

2011

董立柱

深松后效2-3年

机械深松四看四结合一选择

农机科技推广

40

2011

赵洁

深松后效3年

农业部:到2015年将全国7亿亩耕地深松一遍

现代农业装备

41

2011

孙小明

深松后效2-3年

深松免耕技术的应用

农机使用与维修

42

2011

杨晓蓓

深松后效3年

深松作业是农业耕种领域内的一场技术革命

农业机械

43

2011

倪景仓

深松后效3年

河北省加大农机深松实施力度河北省召开深松工作会议

河北农机

44

2011

张海峰

深松后效3年

山东补贴耕地深松作业

农业知识

45

2011

侯贤清

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

夏闲期轮耕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46

2011

毛红玲

免耕、深松2年轮耕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渭北旱作麦田土壤水肥动态、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7

2011

郭书亚

深松后效2年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科技大学

48

2012

侯贤清

2年免耕1年深松;2年深松1年免耕

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49

2012

王超

深松后效3-5年

红光农场耕地现状及机械深松技术增产因素分析

农机使用与维修

50

2012

杜天志

深松后效3-4年

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与推广

安徽农学通报

51

2012

万敏

深松后效3-5年

机械化深松作业应注意的留个问题

现代农业装备

52

2012

侯贤清

免耕、深松2年轮耕

轮耕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和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土壤学报

53

2013

郑成岩

深松后效3年

土壤深松和补灌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生态学报

54

2013

王利民

深松后效2-3年

根茎作物深松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分析

农业机械

55

2013

尤丹

深松后效1年

机械深松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与装备

56

2013

程科

免耕、深松2年轮耕

保护性轮耕对渭北旱作麦田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生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

2014

桑晓光

深松后效3年

测墒补灌条件下深松和耙压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58

2014

张国福

3年进行1次深松

春玉米大小垄深松增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机推广

59

2014

崔华义

深松后效3-4年

机械化土地深松的意义、存在问题与建议

安徽农学通报

60

2014

李传友

深松后效4年

机械深松对土壤理化属性和夏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61

2014

杨志忠

深松后效3年

机械深松深耕增产技术及机理探讨

当代农机

62

2014

宋建刚

深松后效2-3年

农机深松耕实用技术

河北农业

63

2014

车文远

深松后效2-4年

如何正确使用振动式深松旋耕机

山东农机化

64

2014

蒋朝辉

深松后效3年

如何做好基层土地深松工作

河北农机

65

2014

王云奇

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

非灌溉条件下播前深松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66

2014

柏炜霞

免耕、深松2年轮耕

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制保护性耕作与轮耕效应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7

2015

霍红

深松后效2-3年

机械化深松作业的技术要点

吉林农业

68

2015

张兴茹

深松后效2-3年

机械深松和深施肥的技术要点

农机使用与维修

69

2015

王玉玲

深松、翻耕2年轮耕

轮耕体系对黄土台塬麦玉轮作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70

2015

江光华

深松后效2-3年

麦田耕整不同作业方式对比试验及探讨

河北农机

71

2015

张玉娇

深松后效2年

渭北旱塬麦田保护性轮耕方式的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长周期模拟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72

2015

宋珂

深松后效2-3年

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在岱岳区的推广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

73

2015

周忠

深松后效3年

旋耕机的使用效果分析与应用对策

基层农技推广

74

2015

王宝华

深松后效2-4年

旋耕深松联合耕整地技术的主要措施

农机使用与维修

三、关于深松时间间隔研究论文的几点说明

(1)论文的“深松”研究年限

从74篇论文看,受到项目年限、经费、研究生在校时间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关于“深松”的论文研究时间不足,部分研究仅有2年时间,少部分有超过5年的系统性研究。因而,有些研究只能说在自己的研究时间段内,深松后效仍然持续,由此得出“深松年限”的初步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

(2)“深松年限”的区域局限性

同样受到项目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论文都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开展的研究,因而所得出的“深松年限”结论在不同地域有较大差别。

四、建议

基于对“深松年限”方面的论文分析,对我国的深松提出以下建议:

(1)大部分地区不必年年深松,至于具体几年深松一次,应该因地制宜,不必设置统一的规定。

(2)在“深松年限”方面,开展长期持续研究,以便通过至少3个“间隔周期”验证“深松年限”结论。

附件

1) 杨有志.我省深松耕作的几种做法[J].新农业,1978,Z1:18-20. 

2) 沈昌蒲,马多仓,宋武斌,孙玉珩,芦学田,王景春,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配套机具的研究课题组.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Ⅰ)——研究依据、设计原理及经济效益的分析[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5,04:40-48.

3) 马多仓,沈昌蒲,宋武斌.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Ⅱ)——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6,01:19-25.

4) 马多仓,沈昌蒲,宋武斌.稻田少耕轮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Ⅲ)——稻田少耕轮耕体系与水稻生育[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6,02:121-129.

5) 马多仓.稻田少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1987,02:6-7.

6) 王悦,杨敦启,张玉发.垄作耕法的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1988,10:13.

7) 张玉发,赫崇今.浅翻间隔深松法的效益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04:18-23.

8) 朱晋云,杨志民,朱耀瑄.旱地小麦深松沟播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1991,07:13-14.

9) 阎富敏.深松在甜菜机械化栽培中的作用和效果[J].甜菜糖业,1987,04:21-24.

10) 李其昀.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及其机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02:20-26.

11) 高焕文,李洪文,王兴文.旱地深松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04:126-133.

12) 李洪文,高焕文,王兴文.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试验研究[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5,02:33-39.

13) 李其昀.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上)[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6,10:19-20.

14) 李其昀.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机械化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1996,04:136-140.

15) 赵秉强,李凤超,薛坚,李增嘉.不同耕法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7,05:587-596.

16) 孙善河,李其昀.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1997,02:31-34.

17) 庄乃生.深松为什么能使作物增产[J].吉林畜牧兽医,1997,09:39.

18) 古润生,李增宏.覆盖深松及地表处理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应用[J].山西农机,1998,S1:97-101.

19) 牟善积,何明华,马继贤,黄民权.免耕、覆盖、深松配套技术及耕作模式的研究(之五)——耕作模式的建立[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9,02:28-30+40.

20) 柳立新,袁庆露.深松后精少量播种与直接免(少)耕精少量播种的对比试验研究[J].江苏农机化,1999,05:20-21.

21) 宰松梅,仵峰.粘质土旱作深松保墒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1999,03:48-51.

22) 边少锋,马虹,薛飞,杨双,谭国波.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深松蓄水耕作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0,01:67-68.

23) 肖传彬,何堤,兰凤,杨显国,冯云江.黑龙江省少耕技术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1,02:94-95.

24) 蒋炜,李其昀.深松覆盖少耕有机增产法的试验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1,04:36-37.

25) 周良墉.4种新型深松机具[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01:34.

26) 王秀芬,刘丕泉.机械深松好处多[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3,02:34.

27) 何进,李洪文,高焕文.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62-67.

28) 张天骄,李爱芹.耕整联合作业机[J].新农业,2008,06:61-62.

29) 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马丽,尹春梅.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01:78-85.

30) 史宝义,陈冬锐.开展机械深松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08,12:33.

31) 王金莲,赵满全.麦茬深松地表土壤风蚀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09:27-30.

32) 谭福春,郭海昆,白国照,纪树岩.深松技术与增产[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07:55.

33) 于芳,张荣,张丕智.深松联合整地方法及机具选配[J].农机科技推广,2008,05:47-48.

34) 张春平,王丽.试论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2:22+24.

35) 闫爱萍.加快平遥农机深松作业发展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4:39-40.

36) 马艳梅.关于机械化深松有关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4:27+29.

37) 堐邦生.推广机械深松有关问题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0,06:31-32.

38) 李斯华.河北省大幅度增加农机深松补贴[J].当代农机,2011,08:19.

39) 董立柱,刘科,马根众.机械深松四看四结合一选择[J].农机科技推广,2011,10:32+47.

40) 赵洁.农业部:到2015年将全国7亿亩耕地深松一遍[J].现代农业装备,2011,12:13.

41) 孙小明,焦剑平,陈伟华.深松免耕技术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01:106.

42) 杨晓蓓.深松作业是农业耕种领域内的一场技术革命[J].农业机械,2011,10:102-104.

43) 倪景仓.河北省加大农机深松实施力度——河北省召开深松工作会议[J].河北农机,2011,04:65.

44) 张海峰,苏怀光,李清明.山东补贴耕地深松作业[J].农业知识,2011,11:1.

45) 侯贤清,王维,韩清芳,贾志宽,严波,李永平,苏秦.夏闲期轮耕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10:2524-2532.

46) 毛红玲.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渭北旱作麦田土壤水肥动态、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7) 郭书亚.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1.

48) 侯贤清,贾志宽,韩清芳,孙红霞,王维,聂俊峰,杨宝平.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05:85-94.

49) 王超.红光农场耕地现状及机械深松技术增产因素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05:103-104.

50) 杜天志.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与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166+182.

51) 万敏.机械化深松作业应注意的六个问题[J].现代农业装备,2012,03:71.

52) 侯贤清,李荣,韩清芳,贾志宽,王维,杨宝平,王俊鹏,聂俊峰,李永平.轮耕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和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2,03:592-600.

53) 郑成岩,于振文,张永丽,王东,石玉,许振柱.土壤深松和补灌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07:2260-2271.

54) 王利民.根茎作物深松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分析[J].农业机械,2013,07:125-126.

55) 尤丹.机械深松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2:54-55.

56) 程科.保护性轮耕对渭北旱作麦田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生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7) 桑晓光,王东,于振文.测墒补灌条件下深松和耙压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09:1239-1244.

58) 张国福,刘景秀,郇志荣.春玉米大小垄深松增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4,04:26-27.

59) 崔华义.机械化土地深松的意义、存在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4,07:132-133.

60) 李传友.机械深松对土壤理化属性和夏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06:746-750.

61) 杨志忠.机械深松深耕增产技术及机理探讨[J].当代农机,2014,06:65-66.

62) 宋建刚.农机深松耕实用技术[J].河北农业,2014,09:47-49.

63) 车文远,李加恩.如何正确使用振动式深松旋耕机[J].山东农机化,2014,03:40.

64) 蒋朝辉.如何做好基层土地深松工作[J].河北农机,2014,02:16.

65) 王云奇,陶洪斌,赵鑫,鲁来清,任伟,周楠,王璞.非灌溉条件下播前深松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01:64-70.

66) 柏炜霞.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制保护性耕作与轮耕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7) 霍红.机械化深松作业的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5,10:54.

68) 张兴茹,王大鹏.机械深松和深施肥的技术要点[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06:78-79.

69) 王玉玲,李军,柏炜霞.轮耕体系对黄土台塬麦玉轮作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01:107-116.

70) 江光华,童红欣,刘志刚,冯佐龙,宋林平,魏学东.麦田耕整不同作业方式对比试验及探讨[J].河北农机,2015,04:21-24.

71) 张玉娇,李军,郭正,岳志芳.渭北旱塬麦田保护性轮耕方式的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长周期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14:2730-2746.

72) 宋珂,葛具庆.小麦深松少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在岱岳区的推广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48+52.

73) 周忠,杨丙俭,苏荣金,李国军,石焕勤.旋耕机的使用效果分析与应用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5,05:90-91.

74) 王宝华.旋耕深松联合耕整地技术的主要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01:27-28.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