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与其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提高秸秆利用率

发布时间:2016-11-29

11月初,北方多省市持续一周“四面霾伏”,期间环境卫星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756个,粮食大省黑龙江以580个火点数稳居第一,占此次监测到全国火点总数的76.7%。检测结果,再次引发了秸秆焚烧是否为“雾霾元凶”的争论。

11.webp.jpg

秸秆焚烧是个老话题,每年“三夏”和秋收时节,都会引发关注。近年来我国在秸秆禁烧、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否则,全国每年产生9亿吨秸秆,即使只烧一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难以想象。

22.webp.jpg

其实,春华秋实,粮食和秸秆都是农业生产的成果、大自然的馈赠。农耕时代,秸秆对农民来说,是宝贵的生产生活资源,也做到了物尽其用。曾几何时,在东北和华北农村,家家房前屋后都码着整齐的秸秆垛,烧火做饭、喂养牲畜、给猪牛羊铺圈,可都少不了它。那噼噼啪啪的柴火香里,萦绕着多少人的乡愁。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原有的功能被取代,变得“没用”了,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烧,种不了田;运走,费不少钱”。

33.webp.jpg

秸秆粉碎还田

利用得当,秸秆就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这也是发达国家处理秸秆的普遍做法;压成颗粒、块状和棒状等成型燃料,是优质、清洁的生物质能;与玉米一起制成青贮饲料,可以有效提升牛羊的瘦肉率、产奶量。秸秆粉碎处理后,还能发电、做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用处可大了。

44.webp.jpg

秸秆打捆机

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秸秆变废为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两只手协同发力,特别是发挥专业化组织和企业的作用。比如,一些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科技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成本较高,在产品推广、技术研发等方面还需要政府提供补贴。此外,在秸秆的“还田”“离田”环节,专业化、社会化的收、储、运服务体系不健全,亟须培育大批专业化组织。

55.webp.jpg

因此,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出台秸秆综合利用的系列配套政策,在秸秆收、储、运,终端产品应用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变堵为疏”的理念,重新审视“秸秆焚烧致霾”的问题。比如,可不可以从治理大气污染的经费中划拨出一部分资金来,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呢?

收获+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

另一方面,要通过财税等政策的支持,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让企业唱“主角”,建立起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用市场的力量真正提高秸秆利用率。比如,以企业为主体,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原料化有机衔接,加快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产品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当秸秆作为资源的价值被人们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之后,你让农民烧,人家还舍不得呢!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