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轨葡萄园履带拖拉机,驾驶舱装有减震和空调设备,可用于坡度低于50度的地面。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果园,整机总重约3100kg,稳定性强。
藤干清洁器
采用液压驱动的葡萄园修剪机
腾枝切碎机,用于切碎修建后散落在地上的葡萄枝,在葡萄园的工作效率相当于20~50个劳动者同时作业。
卷式藤干处理机器,可沿着葡萄藤藤干松土,作业宽度为12~18厘米,作业速度为4.5公里/小时。
近日,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主办的德国果蔬种植与加工技术信息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交流会邀请了国内各大果蔬机械研究专家、果蔬机械生产厂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果蔬种植大户参加。此次交流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11月27日—30日在德国举办的HORTITECHNICA—“德国果蔬种植机械设备与加工展览会”预热,另一方面也为国内果蔬生产行业的代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
果蔬小农机承载着农民大期盼
“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享誉全国。但是,目前种植百合的过程全部由人工完成。你能想象,15个人每天只能种一亩百合,15个人每天只能收一亩百合的场景吗?”在交流会上,来自甘肃百合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笃之有感而发。“我种了700亩百合,每年种、收时节,地里密密麻麻的全是人。而且现在农村劳动力短缺,在地里干活的都是50岁以上的妇女,不仅工作效率低,成本也十分高。”
任笃之的烦恼并不是个例。目前,我国果蔬种植已形成规模园区及特色农业发展态势。果园与园艺标准化已提上日程,用户对果蔬动力机械、果蔬耕整地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运输设备等产品及果蔬加工等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6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基本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但是,我国果园机械化程度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各地的果蔬种植园仍存在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与“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机农艺的结合在果蔬种植领域执行的不够理想,不够彻底。我国虽然是果树种植大国,然而由于多年生果园的传统栽培模式固化,普遍存在架式过低、行距过窄和行头过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机器进地作业,因此严重制约了果蔬机械化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果蔬种植往往处于坡地,对所使用的作业机械行走系统要求高,并且各种水果生长模式和种植模式差异巨大,往往需要特种机械作业。
目前,我国适度规模化农业模式已经由点及面地发展开来。全产业链的农业机械化是适度规模农业模式的保障。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果蔬种植行业也迫切需要这种全产业链的机械化来助力,因此,果园管理技术、果蔬机械、以及产品初级加工处理技术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加。
借鉴国外果蔬种植模式是一条捷径
果蔬种植机械需求增加的同时,凸显了我国果蔬机械领域技术和服务的缺失,借鉴国外果蔬种植模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一条捷径。作为联系中国和德国农业技术交流的纽带,DLG近几年来不断将德国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引进中国。在此次交流会上,DLG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张莉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德国的葡萄、草莓、胡萝卜以及菠菜等果园机械化种植与生产,包括种植管理过程中各类果蔬机械的使用方式以及规模化果园的管理方式。在她为大家播放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中,与会人员看到,在德国,草莓作为一种大田作物,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很难想象,草莓那么脆嫩的果实是怎样用农机收起来的,不过,在德国,这已然成为了现实。
据张莉介绍,德国的水果种植户会根据水果的最终用途来选择不同的品种种植。以葡萄为例,分为鲜食和酿酒两种用途。若是用于鲜食,则要求种植品种皮薄汁多,个大肉厚,品相上乘;若是用于酿酒,则要求皮厚汁少,干物质含量多,利于机收。不同的用途决定着整个种植过程包括收获过程使用的机械方式都不尽相同。鲜食葡萄生产因为要重视品相和口感,所以果穗整形和采摘部分必须用人工。除此之外,耕作种植、施肥、喷药以及后续包装等工序均有相应的作业机械;而酿酒葡萄则可以使用机械收获。目前德国的葡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和全程机械化,现正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酿酒用葡萄的机械化采收是葡萄生产机械化的亮点之一,且已经在德国葡萄种植园中普及,现在正在大力发展采摘机器人。此外,休眠季枝条的机械化修剪在德国葡萄种植园应用也比较普遍。现在,有的农机企业还研发出了自动修剪葡萄枝的机器人,采用最新的3D影像识别技术,来测量刀片与葡萄枝条的间距,从而达到自动剪枝。
与会人员通过张莉的讲解,了解了德国果蔬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在感到羡慕的同时,也为我国果蔬机械化发展感到焦急。“有的时候走进田间地头,看到果农菜农都是纯人工劳作,我们搞果蔬研究的也是着急。农机企业要重视对果蔬机械的研发,尤其是适应我国特点的果蔬机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蔬研究所所长王玉柱表示。作为果蔬机械生产厂家代表,山东常林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默在交流会上发表了自己对当前我国农机行业在果树机械研究方面的看法,他认为蔬菜生产田间管理程序复杂,另外在我国,许多蔬菜都是在大棚内生长,因此对机械作业要求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生产厂家对于果蔬机械的研发制造。但同时,他也表示,对于农机企业自身来说,还需要加深对规模化果蔬的种植模式,通过机械化带动果蔬生产标准化进程。“由于我国果蔬机械化还比较弱,还需要多一些向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德国果蔬种植机械设备与加工展览会就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磊说。
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的展会行程
据悉,HORTITECHNICA是德国农业协会根据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继汉诺威农业机械展(Agritechnica)和汉诺威畜牧展(EuroTier)之后,为中国观众推出的第三大农业领域内的专业化综合技术展览会。据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办公室项目经理王姣介绍,德国果蔬展每两年举办一届,与汉诺威农机展分单双年举办,是综合了果蔬种植技术、机械及农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专业化展会。其展览范围囊括了葡萄、苹果、柑橘等果蔬作物,从育种、栽培、耕整地,到植保、剪枝、收获,再到运输、储藏、加工以及最终的市场销售环节的全产业链技术展示。“近些年,中德两国农业贸易频繁。为了加深两国间果蔬行业的交流,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办公室还在展会期间为中国观众组织商旅考察活动,届时,将带领大家参观欧洲大型果蔬生产基地以及德国葡萄种植园,用以感受现代果园机械化种植模式。增加中国观众参加展会的附加值。”张莉介绍。听到如此丰富的行程以及德国果蔬生产机械现代化程度带给大家的震撼,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出对展览会的兴趣,“希望能参加这次展会,与更多的果蔬行业生产者交流,寻找到适合百合的生产机械,这就真的帮了我大忙。”任笃之对11月份在德国举办的HORTITECHNICA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