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产食用菌技术

发布时间:2016-10-14

我市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秸秆原料栽培食用菌,一方面能解决棉籽壳日渐紧缺且价高影响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还田。这种技术能使秸秆增值,有望解决农民一些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现将其中的两种高产栽培蘑菇方法介绍如下:

1.麦秸箱式压块法栽培平菇技术

(1)原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

●原料选择 麦秸必须选用当年产新鲜无霉变、碾压过的扁软麦秸,剔除出垛顶、垛底及周围雨淋过的,铡成长1~5厘米的小段,摊在洁净的场院,在阳光下曝晒1~2天。

●配方 麦秸90公斤;麦麸(或玉米面、细糠)10公斤;生石灰4~6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尿素0.7~1公斤;草木灰3~5公斤;多菌灵0.2公斤;土130~150公斤(去掉表层的沙壤土,每立方米用甲醛半公斤喷匀后堆闷12小时以杀虫杀菌)。

●原料的发酵处理 除多菌灵及土外,将其他原料混匀,按每100公斤料加水200~220公斤拌匀,堆积成宽l~1.5米,高1米,长不限的堆,堆料宜松不宜紧实。堆上每50厘米向内扎一个直径4~5厘米的孔,直至料中心以便透气,用洁净的塑料薄膜盖好让其自然发酵。当料中心温度达到60℃以上时,保持12~24小时,翻料。翻拌均匀后照原样堆好继续发酵。再次达到60℃以上时,保持12~24小时。当麦秸十分柔软,呈淡褐色,上面布满白色放线菌时,闻之有淡淡的菌香味,即为发酵成功。这时,再次将料拌匀,同时喷洒多菌灵溶液,如偏干,可适量加洁净的水。高温季节,同时要喷洒适量的敌敌畏防虫。

●拌土 将处理好的土撒开晾一下,让甲醛气味挥发掉。按每次10公斤麦秸加上50公斤拌匀。

●制备装料框 用木板做成长1米,宽0.6米,高0.5米的外框一只。外框最好做成能灵活开启的活动框。另做一只长0.6米,宽0.2米,高0.5米的木框(内框)

(2)压块播种

选洁净适宜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场所消毒。地下铺于净薄膜,放好内外两层框。先撒一层菌种(靠边多撒些),把拌好的料均匀地放进框内压实,厚宽约10厘米时撒一层菌种(靠内外木框外多撒些),再放料压实撒菌种。这样依次装满木框。最上面适量多撒些菌种,盖少量料,压实。先取下内框,然后取下外框,即成为一个草箱。用塑料薄膜盖好,每块约为干料17.5~20公斤,用菌种4公斤左右。

(3)发菌阶段的管理

●培养室保持干燥通风,每天揭膜通风一次,每次3~5分钟,并抖掉塑料膜上水珠。

●培养料温度 控制培养料温度在20~30℃,最好在25℃左右。

●培养室应定期消毒 可撒石灰粉,喷洒甲醛,2%来苏,或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同时应防虫害,鼠害。

●适当遮光避免阳光直射菌块,这样经过20天左右,料块就可以发满茵。当白色菌丝布满菌块后,就到了出菇阶段。

(4)出菇阶段的管理

●排放菌墙。菇房内用较肥沃的沙壤土做成宽0.6米,高5~10厘米,行距80厘米的土埂。将两个菌块上下对齐摞成一块,摆放到土埂上,块距40~50厘米,也可以靠在一起摆放。

●将菌块中间的洞用甲醛处理过的湿沙壤土填满,用1%尿素水浇透。

●往墙壁、空中喷水,往地面洒水,保持空气湿度85%~95%。

●增加光照,加强通风保持有充足的氧气。

●现蕾后管理同常规管理。

(5)高产机理

本技术方法表现为发菌快(10~20天长满菌丝),产量高(可达2公斤以上/每公斤料),易管理,成本低。其高产机理为:

●由于其发菌阶段培养料接触空气面积较大,氧气充足,发菌迅速,菌龄短,菌丝一直处于旺盛生长状态,为子实体生长积累了充足的养分。

●菌块中间填土并灌水后,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给菌丝,使菌丝旺盛、生长期长,延缓衰老时间,延长了出菇周期。

2.麦秸种草菇技术

利用麦秸培育草菇,经济效益高,其培养基还是优质有机肥。(1)麦秸处理。小麦收割脱粒后,将麦秸堆积起来,注意防止雨淋。使用时,用石碾将麦秸压碎紧实,再堆成1~1.8m的圆堆,盖上薄膜发酵35天。发酵好的麦秸手握有弹性、无霉味。同时,保证含水量为70%,PH值在8左右。(2)选地栽培。培育草菇,室内、室外都可。在室外要选择树荫地带,或在地上搭棚遮荫,以免阳光直射,并注意温度不低于20℃,不超过40℃,制一个70cmX20cmX35cm 的木制模框。接种时先在框内铺一层麦秸,踩实后,四周撒一圈菌种和麸皮,然后,再铺一层麦秸,撒菌种和麸皮。如此一共铺4层麦秸,撒3层菌种和麸皮,最后一层麦秸铺得薄一些,以保证透气。一般每块培养基有5~7.5kg麦秸,0.25~0.38kg菌种和麸皮。最后,盖上一层薄膜。(3)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期间要满足温度、湿度和气体的要求。温度要控制在35℃左右,夏季气温上升快,加上麦秸发热,易导致培养基升温超过40℃,此时要揭膜降温。培养基含水量宜控制在70%,一般不需要喷水,以免引起杂菌污染。菌丝生长需要氧气,因此要注意透气,一般每天中午可通风10~20分钟,茵丝长满后,要早、中、晚各通风一次。(4)出菇管理。菌丝长满后就可以出菇,出菇管理的要点有三:一是温度要适宜,出菇温度应保持在25~28℃,夏季白天温度高,要注意通风散热,晚上降温要盖膜保温;二是湿度要适当。可向菌砖四周喷洒水,保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幼菇长出后,如菌砖湿度小,可喷洒温度为25℃左右的水,不能喷凉水,防止温差太大,导致幼菇生长不良;三是要适当增加光照,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5)采后处理。幼菇的子实体充分长大后即可采收。草菇采收一茬后,由于菌砖PH值下降,酸度上升,为保证以后顺利出菇,可向菌砖喷洒澄清的石灰水。如此管理,一般可采3~4茬菇。采后的培养基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用。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