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各地频繁暂停企业农机产品补贴资格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10-08

导语:近期,笔者经常看到各省发布暂停某某企业农机补贴资格的公文,被暂停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偶尔也能看到二、三线品牌企业的身影。虽然这些被暂停补贴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案,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个案累积多了,还是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640.webp (2).jpg

农机补贴政策依然是市场的主导因素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开始的几年里,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一直在不断攀升,直至近几年,补贴金额的增长趋于平稳。经过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我国的农机化水平、农机保有量都得到大幅提升。不容否认,农机补贴政策的贡献是首当其冲的。

在农机使用者看来,能够作为国家补贴产品的农机,才能称得上是主流的、有保障农机产品,否则国家是不会对那些农机给予补贴的。在农机生产者看来,自家的农机产品能够进入国家补贴目录,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荣誉称号”,还会带来更“实惠”的销量保证。因此,农机生产企业便“削尖脑袋”将旗下农机产品向补贴目录里“钻”。

如果哪个企业的某款产品被暂停农机补贴资格,就有可能影响该企业全线产品的销售,进而影响该企业的资金流。如果处理不善,很可能就会被列入农机行业的黑名单,面临着从农机行业除名的风险。换个角度来看,企业的农机产品可以不进入补贴目录,诸如一些国际巨头的高端农机装备,一旦进入补贴目录就要确保不被列入黑名单,否则遗患无穷。

各类上行申报层次多、跨时长

熟悉农机补贴政策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让自家的农机产品进入补贴范围,必须向中央和各省市去做归档的申报。做归档申报的前提是自家产品具有《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而这个证书也是需要去做申报的。在鉴定证书之前,还要有一个产品定型证书,这个也需要申报的。虽然上行申报的内容大同小异,却需要向不同管理部门重复申报多次。

由于接受申报的机构受理数量叫大,再加上人手不足,上行申报审批时间较长,导致产品的先进性和推广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一些企业反映,今年研发出来的农机新产品,本想打个时间差,赚点超额利润,但因为申报流程过长,第二年能拿到鉴定证书并享受补贴就算是快的了。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今年的新产品到第二年可能就是落后产品,或是赖以自豪的优势部分早已被同行抄袭走了。

农机补贴体系流程应进一步优化

据笔者了解,近些年我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几乎每年都有新变化,但是从整体来看,流程的简便性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新进入农机行业的生产企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补贴范围,但是怎样进入?多久才能进入?这样的流程图在政府网站找不到,有的向农机360网打听,笔者就曾应同事的需要,根据个人的理解画了一个大致的流程,当然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民间版”。

目前,互联网大潮正在冲击和改造着社会的各行各业,我国农机行业也不例外。不少省份的农机补贴产品归档信息申报已经开始采用在线和纸质并用,效率比以前的纯纸质申报有所提高。据笔者了解,不少地方的鉴定证书系统、补贴归档申报系统、补贴辅助管理系统都已经具备,有的省市甚至可以做到将三者融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在实际中推广使用。

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进入流程、补贴资金的领取流程及时发布,特别是资金领取的环节,通过互联网实时查询办理进度等等,在PC和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如此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笔者呼吁农机行业迫切需要这种直观、便捷的农机补贴信息系统。

结束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机补贴政策仍然是农机市场的主导因素,但随着简政放权、信息公开等一系列改革,让市场真正发挥主导性作用,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才能让农机行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