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农业全程服务产业链——访中农集团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龙

发布时间:2017-05-16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农业全程服务产业链.jpg

自进入农业机械领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农资集团”)并不为农机行业所熟知,有限的几次报道仍使这家全国供销总社旗下的国企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旗下主营农业装备业务的公司中农装备也曾叫法不一。2016年7月,中农装备迎来了新的总经理。为让大家更加了解这家企业,最近笔者采访了中农集团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龙。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提供农业全套解决方案

问:您已经接手中农装备快半年了,对农机行业有什么感受?如果评价当前的中农装备发展状况、业务、团队等?您觉得您的经历与资源如何更好地跟中农装备业务“嫁接”?

王新龙:我之前在中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做棉花加工设备的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和制作的公司,也是社属企业。我大学学的就是棉花加工设备机械设计专业,在总社郑州的棉花加工研究所干了10多年,后来在中棉工业干了10多年,总的来说,在棉机领域干了20多年了。

我是2016年7月加入中农装备的,当初做出决定加入农机装备领域也很不容易,但一旦决定了,就开始调研农机装备行业,并快速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拜访了农机相关行业协会,查阅了农机行业相关微信公众号,快速地了解行业知识,可以说,这半年来,对农机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在农机行业的会议上发言时我也说了,我们的宗旨就是“根植大地,服务三农”,欢迎大家和我们公司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现代农业。

中农装备作为投资运营中心,总部有市场营销部和技术中心,市场营销部承担着品牌策划宣传、成套设备集采等职能,技术中心承担着整合各农业专业院校、农机院、农机企业、经销商、合作社的资源,组织策划智慧农业的国家项目申报、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合作等职能。我们组建了专项研发团队,未来在智能农机化和精准农业方面发力,目前已研发出了中农装备的“中农智慧——深松作业管理系统”。

问:在您看来,中农装备切入农业装备领域以来,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王新龙:中农装备切入农机领域源于2009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李成玉很重视社属企业的发展,认为中农资集团不应局限于农资行业,应该进入上游的农机领域寻求深度发展,所以当时集团成立了农机事业部,并于2012年收购主营玉米收获机的博远,成立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接着并购了生产烘干机的福安,成立中农福安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应该说,我们并购的时机和选择的行业都是不错的,刚开始几年效益是非常不错的,这几年行业形势整体不景气,我们也在专注农机制造行业的同时,开拓新的农业领域。我们还有农机流通领域的中农集团陕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服务领域的中农吉星和中农国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力图打造农业全程服务产业链。

问:目前,中国农资集团对中农装备坚持什么样的定位?去年中农装备响应国家农业创新政策,为推进构建可持续、规模化、综合化为农服务体系,成立了两家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农吉星和中农国昌。关于现代农服工作,下一步公司有什么规划或打算?

王新龙:我们现在既有农机制造板块,又有农机流通板块,还有农业技术服务板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农村需要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们去年刚成立的两家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农吉星和中农国昌,就是建立在我们总部已经完善的玉米、烘干机机械全程产业化基础上,结合当地所需的现代农业服务成立的。

我们领办、创办了一批规模适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当地农业经济体的联合与合作,并围绕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烘、储等作业环节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智能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社员农业供油、土壤改良、农机农技培训、农业机械维修、粮食烘干、收储加工等农业生产全程化综合服务。中农吉星今年还申请入围了“国家级新型农业合作社”,中农国昌也承接了多项当地政府的农服项目。我们一直秉持着“管理精细化、服务综合化、人才专业化、业务平台化”的宗旨,整合当地资源,属地业务发展很稳很快。

整合集团资源优势 推动控股企业协同发展

问:中农博远和中农福安作为中农装备控股的农机制造企业,中农装备可以为中农博远、中农福安等提供什么支持?在公司内部,这些子公司之间是如何产生协同效应的?

王新龙:我们前期对中农博远的生产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然后整合优化了中农福安的技术研发团队,现在先成立的两家农服公司在当地的业务也开展得很不错。首先拿中农博远来讲,我来到中农装备以后,抓住机会紧锣密鼓地调研中农博远和中农福安的现状和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我了解到,中农博远深耕玉米机研发制造18年,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我们整个领导班子也理顺了技术研发、内部管理精细化流程,未来中农博远将形成精量播种、玉米收获、青贮、籽粒等玉米全程机械化设备。这方面我们有信心做成全国领先企业,也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去年我们对黄淮海区域的用户进行了跟踪,山东、河南的用户除去所有的费用,一年能赚七八万的不少。通过对机器的多次验证,尤其是经过研发人员的实地检验,我们明年将推出国Ⅲ青贮机,形成玉米全产业链的机械化设备。我们要把这个产业链做好,并打造成精品。

问:中农装备在中国农资集团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业务协同?在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方面有什么优势?

王新龙:中国农资集团是全国性的集生产、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大型企业集团,我们集团有五大板块,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和种子、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隶属于中国供销集团,也就是中华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公司。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我们的工作指示是: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资集团依托完备的农资服务产业链和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按照“管理一体化、服务综合化、资产证券化、经营国际化”的转型升级之路,打造国际化的农业综合服务集团。

现在政府对现代农服工作非常重视,我们中农装备既有集团产业链的优势,在地方上,我们整合松散的合作社,统一为当地的农户提供优质的全程作业服务,很受农民的欢迎和支持。

优化中农装备产业链 提升细分市场规模

问:目前,中农装备可以说是玉米收获机械领域位列第一阵营的企业,您如何看待玉米机竞争格局态势与未来发展?

王新龙:去年,我们的中农博远国Ⅲ玉米机销量非常不错,可以说在国Ⅲ机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我们排第一梯队是没问题的。未来,我们准备在保持传统摘棒机的优势上,发展青贮机、籽粒机、联合收割机全产业链产品。中农博远现在纵向产业链布局就是不断完善成熟的玉米全程机械化设备,横向的产业链是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果园全程机械化设备,我们是与捷克一家专业果园设备公司战略研发的,有割草机、喷雾机、采摘平台等。我们现在已经与国内一些果业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如中国高端果蔬第一品牌、中国现代苹果产业领航者——海升集团,现在果园内用的就是我们中农博远的果园设备,口碑和效果都非常好。去年果园机械销售额达到一千多万元。

此外,我们还想开发其他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如马铃薯全程设备等。今年的汉诺威农机展我想去看看,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经济作物农机设备,加上我们中农博远现在全新的国际化生产线,不久就能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问:烘干装备业务可以说还是个新兴市场,目前进入者众,竞争日趋激烈,不过领先企业开始拉开档次。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农装备如何应对?

王新龙:中农装备进入烘干机行业是蓝海,现在已经是红海了,国内烘干机行业异常激烈,参差不齐,但我们加强研发团队的新品开发,并请了国内烘干机研究的首席专家、华南农大的李长友教授加入我们的研发团队。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有粮食作物类烘干设备,还有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烘干设备,可以说,我们在烘干机领域走的是专业化、差异化路线。

问: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农装备在这一块业务还存在哪些不足或者“短板”?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提升?

王新龙:中农装备现在旗下有五家控股公司,其中像中农博远、中农福安是从民营企业并购过来的。中农装备作为央企分公司,在整合的初期,我们就知道,国企和民企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我们一直有着良好的沟通交流,今年玉米机行业和烘干机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将全力支持控股公司的业务发展,也外派了高管配合控股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从资金、技术、人才上配合控股公司的需要。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