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罗锡文院士
罗锡文(1945.12.02-),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湖南省株洲市人。
1970年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9年,1982年在华南农学院获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在美国进修2年。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
主要从事水稻精量直播技术与机具、农田精准平整技术与机具、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航空关键技术和农情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首创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体系,研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和水田激光平地机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和直播机,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机和拖拉机。在国内最早提出“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农业航空”的思路。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并组织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等2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培养的研究生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专家:陈温福院士
陈温福(1955.12-),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省法库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育种、生物炭农用基础专家,博士生导师、水稻所所长。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其中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是国内外第一本论述水稻超高产的理论专著,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完整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相结合,成为全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基础的一本著作。
院士专家:张洪程院士
张洪程(1951.02-),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南通市通州人。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大或重点课题30多项,在作物栽培耕作轻型化、精确化、机械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在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应用方面,以生育进程、群体动态、关键栽培措施精确定量理论与方法的突破,创建了水稻丰产定量化栽培技术,推动我国水稻栽培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化跨越。在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区域化集成应用方面,研究提出了超级稻增产瓶颈的破解理论,创建了标准化育秧、精确化机插、模式化调控为新内涵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江苏水稻单产冠居全国主产区,对我国水稻机械化栽培起了重要引领作用。
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作18本。培养博士32人、硕士90人。领衔建设的“作物栽培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出版的《农业标准化概论》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标准化教材。
专 家
施 忠,高级农艺师,上海农业机械化办公室,农业机械化专业
曹黎明,所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水稻栽培专业
王在满,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
臧 英,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
曾 山,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
张智刚,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胡 炼,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刘成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
章秀福,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栽培专业
顾玉龙,推广研究员,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稻栽培与育种专业
唐 亮,副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