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隐性成分?如何辨别?

发布时间:2017-09-17

常常听到有人在讨论:“你这个药里面是不是添加隐性成分了?效果这么奇怪?”

而,不少厂家为了增加药效,争夺市场,经常在已有登记证的产品上添加一些隐含成分。

添加隐性成分,为假农药

根据现行《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擅自加入其他农药成分将被认定为假农药。

2017年修改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假农药的两种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

第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第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640.webp (2).jpg

先不谈企业,仅农药经营者而言,查出经营假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面对目前仍处于小、散、乱状态之中的农药市场,一些业界人士担心很多执法部门的处罚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作为农资经销商来说,掌握基本的分辨隐性成分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隐性成分”?我们又该怎么分辨呢?

什么是隐性成分??

隐含成分主要有3类,即高毒农药、新药(未过专利期的保护品种)及一些对某种害虫具有特效的老品种。

为什么会有隐性成分的添加?

1.投机取巧,提高药效

由于产品老化及抗药性问题,一些现有登记产品的防治效果不断下降。既想保持药效,又不想投资研发新品,一些企业就打起了在现有产品中添加隐性成分的主意。

比如,在玉米除草剂莠去津中添加烟嘧磺隆,在阿维菌素中添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2.速效性差、持效期相对较短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介绍说:“生物农药的防效一般在40%左右,而对外宣称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的生物农药,很有可能在里面添加了化学成分。”

与化学农药相比,大多数生物农药的速效性差、持效期相对较短,不适用于防治突发性、爆发性灾害。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一些生产企业就在生物农药中偷偷加入了化学成分。

相对来说,隐性成分生物农药成重灾区,为了追求药效,部分产品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化学成分在业内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如何辨别隐性成分

一般来说,“特效”药样,都会具有鲜明特点,比如杀什么虫、防什么病、除什么草。

1.看价格,做区分

对于要求剖析的样品首先应提供价格,即每吨的价钱,这样就可把该样品在当前农药市场的地位给出一个初步定位:是不是新药,可能是哪一类的农药。

2.提供防治对象

是用于杀虫的、除草的或杀菌的?杀虫是哪种害虫、哪种菌或哪种草?这样根据防治病虫草的类型,初判断农药范围。

例如是棉蚜,就可考虑一些杀蚜剂。如是杀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就要考虑那些杀鳞翅目好的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等。

3.农药的药效特点

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有不同的中毒症状。

(1)首先根据害虫中毒症状,可初步判断农药的类型。

如害虫中毒,卷曲,吐水,痉挛,该样品就可能是有机磷类杀虫剂。

(2)其次可根据杀虫速度,也是帮助鉴别杀虫剂类型的重要依据。

如杀虫剂中,氨基甲酸酯类、拟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速度较快,而几丁质抑制剂,药效慢,需要3天才能见到效果。

(3)再根据杀虫剂的外观、气味等。

如有机磷类有大蒜味、恶臭或硫黄味。拟菊酯类杀虫剂防治时会对人眼,皮肤有刺激。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啶虫脒等和阿维菌素对粘虫中毒的症状是麻醉、假死,不萎缩、不吐水,触之能动。

640.webp (3).jpg

以上特点可作为定性农药时的参考。

(4)结合简单的生物测定,辅以样品定性。

如果是杀虫剂,可简单用粘虫、蚜虫和红蜘蛛3种害虫进行初步药效测定,根据药效就可大致判断出该样品的防治方向。

再进行仪器分析定性。

特别应注意的是,粘虫的胃毒试验结果应坚持4天,再计算死亡率,以防几丁质类杀虫剂漏掉。

部分杀虫剂剖析参考▼

640.webp (4).jpg

辨别举例

【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农药的一种方法。检测机构有:各省的农药检定站,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一般检测的价格相对来说很高,所以对于经销商来说更多的还是凭经验来辨别。

(1)棉蚜的“特效”乳油。

一位种棉大户送来的产品,是三无产品,而且说这个品种杀虫速度快。根据棉蚜防治经验,认为可能添加高毒杀虫剂。经HPLC测定,里边果然有克百威。

(2)棉田除草剂分析。

产品有三袋,一大袋,两小袋。其中大袋标为精喹禾灵,其余两小袋标为增效剂,防治对象是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精喹禾灵仅对禾本科杂草有效,而对阔叶杂草效果不好,对棉花生长无影响。而其杀阔叶杂草的特性,应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有关。经HPLC法分析,是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另1小袋为渗透剂。

(3)防治棉盲蝽蟓长效药剂。

标签有效成分为苏云金杆菌(BT),说明应该是套证生产,BT根本就不治盲蝽蟓。实际分析是高含量的氟虫腈。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