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衔春,金鸡报晓。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向全国农机同仁致以节日的祝福!
过去一年,对农机行业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农机行业高举改革创新大旗,积极践行发展新理念,推动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都迈上新台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稳中有进,行业创新蔚然成风,制造能力明显提高,技术瓶颈不断打破,工匠精神刷新着企业风尚,产品品质有了实质性进步。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推进以转型升级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变强。
这一年,农机流通模式创新高歌猛进,农机电商、租赁、金融服务等与农机流通的融合度愈发密切。农机终端进一步向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倾斜,理性化需求成为推动农机市场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
这一年,农机产品顺利完成了国Ⅱ向国Ⅲ的切换,夯实了2017年农机市场发展的基础;全程和全面农机化快速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出现了较大突破;随着“小众市场”的崛起,农机短板逐步补强。烘干机、青饲料收获机、插秧机等市场快速崛起。
同时,我们也看到,过去一年,农机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批“黑天鹅”与我们共舞。拖拉机、玉米和小麦收割机等传统热点市场下滑;出口市场增长戛然而止,降幅创历史新高;主营业务增幅趋缓,利润缩水;粮食价格下滑,购买力下降,市场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许多企业黯然退出市场……所有这些,勾勒出2016年中国农机市场的惨淡画面。
2017年,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下行的阴霾并未散去,“黑天鹅”事件还远未结束。它们发生概率小,却可能将整个市场推离航道。因为我们正处于传统热点市场降温与蓝海市场尚待培育的空窗期,市场上行缺乏强大支撑;粮食价格下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将持续打击市场信心;现存的农机工业体系、原材料、技术瓶颈依然会困扰我国农机产业升级的脚步……。
但我们在正视问题的同时也要坚定信心,因为我国农机市场上升空间依然巨大。真正的自信,源于实事求是、客观冷静。放眼全局,我国农机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拥有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势头可以长期保持。
农机行业正处于多期叠加: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的叠加;平原区域机械化水平较高与丘陵山区偏低的叠加;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与经济作物作业化水平很低的叠加;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与其它环节机械化水平很低的叠加。从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质量看,即使在我国已经实现机械化的领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的机械化,面临着机械化水平的“质”的提升。所有这些,既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与挑战,更是我国农机市场未来发展的机遇。我们只有深刻审视复杂变化的农机市场形势,准备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才能抓住机遇,砥砺前行。
行业向上攻,为行业拓展生存空间。大型企业是行业的天花板,他们的天花板做得越高,行业就越大。这就要求大型企业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向蓝海发起攻击,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供给学派认为,供给决定消费。行业有多大,取决于能提供什么样的供给。除了已知的拖拉机、收获机、插秧机品类外,如果能开辟更多的品类,行业就会做得更大。譬如畜牧机械、园林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等小众市场。而中小型企业要注重专业化,走专门、专注、专心的“三专路线”,将产品做强,以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农机流通企业要在创新发展模式上下功夫,关键是变革利润模式,开拓金融、二手农机、维修、农机服务、租赁等各种新业务,走出过去单一的盈利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摆脱低利润泥潭,踏上健康的发展征程。
总之,面对诸多矛盾问题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汇的挑战,惟不忘初心者进,惟从容自信者胜,惟改革创新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