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农村”,这样的选择不会错!

发布时间:2017-07-01

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农机市场》杂志社共同发起了“中国好农机”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经进行到第五个年头了。活动所推行的“大学生+合作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在发动大学生服务农村工作中,均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这项工作还要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不仅是因为“双创”工作在高校稳步推进的需要,不仅是因为年初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更是因为基层的现实需求。

走进如今的中国农村,近观农业,我们会看到随着农户收入成分的多元化,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技术革新对劳动力的解放,很多青壮年劳动力放弃了曾经热爱的土地选择进城务工。“未来的地由谁来种?”的话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重,应该说未来农业的最大危机是人才,未来的农业大学毕业生应该是解救这一危机的最佳人选。但能有多少学生走进农村担此重任,还要取决于他们对农业发展的前途、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以及对农村有多深感情,没有感情和自信是做不了农业的,这种感情和自信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思想引领和行业导入这两个层面来共同培养和锻炼的。

首先,农业大学的学生要在校园学习中强化“农”字特色,要有爱农情结,带着对专业的爱去学好专业,带着对行业的爱来定位职业,立志成为引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要在校园学习中注重与行业的结合,在“产学研用”的框架内进行全方位合作。沈农通过建立“大学生+合作社”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很好的探讨。一方面,通过实践使学生对农村、对农机行业有了整体概念和框架,在实践中养成洞悉全行业的眼力,找到事业的支点,打心里喜欢农机行业,接受农村工作,进而为引领行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农村生产实践,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使其认识到农机是壮丽的事业,但也会饱含艰辛,只有拿出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脚踏实地的做工作才能最终体会人生的幸福感和事业的成就感。“中国好农机”的寓意即在于此,“中国”是国家情怀,“农机”是专业情怀,“好”是追求卓越。

可以设想,以高素质人才为引领,综合实用科技、科学管理,以合作的方式真正和农村结为一体,将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大学生下乡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结合的实践模式是推进这一进程,培养一大批“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有担当”的现代新农人之最佳途径。

    “青春+农村”,这样的选择不会错!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