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使命和情怀书写农业物联网的未来——访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波

发布时间:2018-01-25

 

用使命和情怀书写农业物联网的未来.jpg

■本报记者王建鹏

记者与北京科百宏业董事长刘宗波认识有很长时间了,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住的宾馆,沐浴着从落地窗洒进的明媚阳光,一杯清茶,我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记者:您从事物联网行业已有数年,目前公司发展情况如何?

刘宗波: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目前拥有来自六个国家的精准农业和物联网复合型团队。通过历时9年的研发和改进,现已开发出第一套基于中国780MHz物联网专用频段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主要包括环境数据无线采集系统、无线网络控制技术、云平台管理系统以及丰富的数字模型。科百研发的无线控制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可以用于灌溉和温室设备的低成本无线精准控制,单台网络控制器可以无线接入100个节点,控制至少400台(套)农业设备,成本只相当于荷兰和以色列同类有线监测和有线控制系统的三分之一。

公司的精准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云平台对监测和灌溉系统进行管理,实现对植物的“心跳”“脉搏”“体温”“体液流动”“温饱状态”“病虫害”可视化,为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您当初出于哪些方面考虑加入到这一行业中?

刘宗波: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怀揣梦想,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大学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则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主要业务是土壤墒情监测和节水灌溉,此生未脱离农业领域。

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农业领域的从业经验让我意识到数据对农业精准化的重要性。

首先,现在的农业生产依旧要靠农民的经验。但植物保护包含着复杂的微生物病理学和昆虫学问题,给水、给肥则是植物营养学问题。但就土壤水分这一个要素就与降雨、灌溉、土壤温度、作物根系生长速度和分布范围、土壤微生物、果实生长速度、蒸发等二十几个因素相关联。对农民来说要全面准确把握这些问题较为困难。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精准化,就需要农业物联网。

此外,现在从事农业生产以老人居多。面对这一情况,我十分希望借助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云平台管理,高效率地解决农业生产的栽培和管理问题,让所有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尽可能解脱出来。

记者:这么多年坚持农业物联网,您有哪些经验与读者分享?

刘宗波:农业物联网需要一套简便易用的传感系统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比较成熟的无线技术主要有Zigbee和433模块。但实践证明,这两种技术并不适用农业环境。2009年,我从欧洲一家小型的无线通讯技术研发公司获悉,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的物联网专用频段780MegaHz,但一直没有人在农业上进行应用。我们团队当下投入200万元,买下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致力于研发出第一套基于中国物联网专用频段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包括物联网节点基站数据平台。样品出来后,仍有很多地方要改进,需要在野外进行试验,之后累计投入将近1000万元。

至2015年,我们的产品全面上市。我们为农业环境和植物生理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电磁阀等设备的无线控制提供了较为简便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目前已在中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以色列最受欢迎。

记者:物联网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如何体现?您如何看待未来农业物联网发展?

刘宗波:山东有一个大型设施园艺基地,主要栽培红掌。植物开花对环境要求很高,温室内的温湿度是影响花卉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该基地有三个技术人员三班倒每小时给每个温室记录一次温湿度。有一年冬天早上,老板发现一个温室的花全部冻坏了,损失超过50万元,夜间温度记录却显示数据一切正常,仔细检查发现值夜班的技术员为了减少巡查次数,在凌晨一点把所有温室在1点到5点的空气温湿度按照他的预测一次性写在记录表上后,便找地方睡觉了。但在此期间,一个大棚的一块玻璃被大风吹破,冷空气灌进大棚。此事之后,该园区使用物联网采集平台,每个温室有一个无线节点,数据自动上传到物联网基站,然后再上传到云平台上,采集频率每五分钟一次,温湿度超过限定阈值后,系统自动报警。无线节点还接入了有效光合辐射、CO2、土壤水分等传感器。这就是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最好体现。

另外,我公司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浙江省松阳县新兴镇徐郑村茶园物联网试点项目。它是全国第一个精准采集、应用茶园大数据的项目。2017年8月的高温暑害侵袭,使传统茶园普遍烤焦,但基于精准监测的精准茶园里茶叶长势喜人,茶农增收明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农业物联网和云平台管理为基础的茶园栽培和霜冻控制托管试验示范项目。目前该模式运行顺利,2018年将在浙江、安徽和贵州大范围复制和推广。

农业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投入较高的行业,了解者较少,更需要政府的推动,未来希望政府能给予这个行业更多的补贴和支持。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