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1-30

苏农机办〔2018〕1号

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

为认真做好2018年各项农机化重点工作,推动全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18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8年1月29日

2018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点

2018年,全省农机化工作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入实施“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努力推动全省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全省农机化水平达84%以上。

一、加快推进“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建设

(一)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省建设,完成首批15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考核评价,开展第二批19个示范县检查及创建,组织第三批示范县立项建设。指导各设区市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村和示范片创建活动,在全省形成全面发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氛围。开展“六大环节”和全产业链系列现场推进活动,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力度。全省新增乘坐式插秧机超过4000台,高性能植保机2000台,粮食烘干机5000台套。认真总结出具有区域特点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生产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全省面上推广提供借鉴。

(二)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优化省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资金投向,新增建设20个以上设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在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机具配套等方面,形成蔬菜、林果、茶叶生产以及水产、畜禽养殖等机械化主推技术,研究制订10个左右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路线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三)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加大绿色环保烘干技术推广力度,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县(市、区)组织开展生物质、空气源热泵等绿色环保烘干装备替代以煤为热源的烘干中心改造试点。加快节约型、复合型、智能型农机装备推广和替代步伐,重点发展高效植保、精准施肥机械装备。推进农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大力推广应用畜禽粪便机械化收集与处理、生物质基料肥料利用等装备和技术。试验示范农牧、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加强设施、设备的建设与配套。

二、扎实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

(四)引导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多元融合发展。按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求,鼓励和扶持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创新发展,推广联耕联种、全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引导基础较好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包括机收、植保、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以及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购销服务和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等综合服务。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全省新创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50家。鼓励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建设机库200个。

(五)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广服务机制,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发挥农机推广系统的人才、技术和体系优势,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普及应用。组建“江苏省农机专家志愿者服务队”,集聚农机人才资源,在春耕备耕、夏收夏种、“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开展农机具检修、农机维修、农机作业质量等技术指导服务,切实提高技术保障和服务水平。

(六)提高重要农时农机化管理水平。整合有关农机化生产信息平台,重点加强农机管理、市场对接、机具调度和服务保障等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平安农机通”短信平台的作用,为农机管理人员、机手提供政策、气象、作业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继续开展“三优一免”服务,创新农机供油合作机制,确保农忙期间作业用油供应。

(七)加强农机技能人才培育。加强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的农机培训师资库,组织编写农机培训教材,全年培训农机实用人才20万人次。认真组织好第四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扎实开展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力争全年完成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1万人次以上。

三、切实提高农机安全和质量工作水平

(八)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乡镇政府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农机服务组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机制。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细化基础性业务,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技术装备,提高农机“三率”水平。贯彻农业部新修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和驾驶证管理规章,加强农机安全宣传,开展农机安全监管知识竞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列活动,加强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关键机具安全监管。加快淘汰变型拖拉机。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九)建立健全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启动实施“农机质量提升年”活动。抓好农机化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工作,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加强农机质量调查、证后监督工作,建立农机质量投诉信息发布、农机质量调查结果报告和跟踪制度,促进企业提升质量水平。规范农机试验鉴定程序,严格鉴定标准,完善鉴定手段,提升农机监管水平。落实主体责任,树立便民意识,组织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农机打假和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系列活动,全面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建设,落实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建设农机维修点30个。

四、认真落实农机化各项扶持政策

(十)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保全程、促全面”总体思路,编制全省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科学确定补贴机具品目范围和补贴标准。组织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出台补贴产品、补贴标准和操作办法,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完善操作流程和监管措施,健全内部控制和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不断提高政策效能。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和农机报废更新。贯彻落实农机保险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烘干机政策性保险调研、试点工作。完善农机政策性保险信息定期互通机制,探索建立农机、保险信息互通平台。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报废更新补贴机具品种,加大报废更新补贴力度。探索农机报废经济补偿制度。研究落实老旧农机回收便民举措。

(十二)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坚持“夏季还田为主,秋季适度还田”的原则,稳步提升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应用水平,积极推广犁耕深翻技术,全年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200万亩以上。完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确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继续采取“行政检查、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强政策宣传、社会公示、资金兑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补助政策落实到位。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