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委 员 会
黑农委函〔2018〕41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一翻两免”耕作模式推广促进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提升的示范方案(2018年~2020年)》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农委(农业局)、农机局(总站):
为全面推进“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广泛应用,深化全省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现将《关于加快“一翻两免”耕作模式推广促进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提升的示范方案(2018年~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2018年1月22日
关于加快“一翻两免”耕作模式推广促进秸秆还田耕种
农机标准化技术提升的示范方案(2018年~2020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为路径,突出农机耕种作业标准化核心,全面推进“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为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取之于农田,用之于农田”提供科学实用的农机化技术解决方案,改善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目标任务
深化全省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2015年-2017年)成果,推广和示范我省不同区域秸秆还田模式下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整地和播种(插秧)环节农机化技术标准,提高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标准化水平。
2018年:项目启动,深化“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提出不同区域秸秆还田耕种机械化工艺路线和机具配备方案。
2019年:扩大规模,拓展“一翻两免”模式内涵,验证机械化工艺路线,形成不同区域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规范。
2020年:全面布局,检验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规范,出台全省各地实施“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汇编,形成有区域特点的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模式。
二、推广应用重点
依据《“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重点推广以下机械化耕种模式。
(一)玉米秸秆翻埋大垄机械化耕种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翻埋→机械耙地→起垄镇压→精密播种→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另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地表。
(2)秸秆翻埋。采用160马力以上有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套大型翻转犁进行翻耕作业,翻深30厘米,秸秆翻埋地下20厘米,扣垡严密,无回垡堑沟,不重不漏,地表平整。
(3)机械耙地。选择16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备组合耙进行耙耢联合作业,重耙耙深耙透(耙深16~18厘米),轻耙耙碎耢平(耙深8~10厘米),耙地时与耕向垂直或有一个角度,作业两遍以上,耙幅在4米宽的地表高低差小于3厘米,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个,不漏耙、不拖堆,耕层疏松地表平整。
(4)起垄镇压。采用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套起垄整形机、施肥器及镇压器进行夹肥起大垄作业,垄宽110厘米或130厘米,垄高18~22厘米,垄向笔直垄体饱满,起垄后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起垄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5)精密播种。选择退回200度积温优质审定玉米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带有中耕型窄轮胎拖拉机,配置玉米大垄精密播种机在110厘米或130厘米大垄上进行双行精量播种,窄行苗带间距40厘米,宽行苗带间距70厘米或90厘米,按所选玉米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
(6)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配备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带有自动导航功能拖拉机配备大型翻转犁、组合耙、起垄整形施肥机、4行以上大垄精密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积温适宜、土壤耕层深厚、玉米产量较高但秸秆利用率低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二)玉米秸秆碎混大垄机械化耕种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耙茬整地→起垄镇压→免耕精播→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地表。
(2)耙茬整地。采用16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专用灭茬耙进行耙茬作业,深度16~20厘米,作业两遍以上,将玉米秸秆及根茬直接耙碎并与土壤充分混拌,耙幅在4米宽的地表高低差小于3厘米,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个,不漏耙、不拖堆,耕层疏松地表平整。
(3)起垄镇压。采用有自动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套起垄整形机、施肥器及镇压器进行夹肥起大垄作业,垄宽110厘米或130厘米,垄高18~22厘米,垄向笔直垄体饱满,起垄后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起垄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4)免耕精播。选择退回200度积温优质审定玉米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带有中耕型窄轮胎型拖拉机,配置玉米大垄免耕播种机在110厘米或130厘米大垄上进行双行精量播种,窄行苗带间距40厘米,宽行苗带间距70厘米或90厘米,按所选玉米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
(5)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配备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带有自动导航功能拖拉机配套起垄整形施肥机、灭茬耙、4行以上免耕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玉米产量不高且秸秆利用率低的西北部地区。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三)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化耕种模式
在上一年或上两年有深松(翻)基础地块上实施。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免耕精播→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覆盖。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另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要求收获、运输等车辆进地作业时不破坏原垄形,减少进地次数,确保下年度玉米原垄卡种作业质量。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秸秆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2)免耕精播。选择退回200度积温优质审定玉米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覆盖的原垄上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按所选玉米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播种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3)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玉米出苗后3~5叶期再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配备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马力拖拉机配备4行以上重型免耕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以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为中心的西部干旱地区。
(四)玉豆轮作原垄卡种机械化耕种模式
在上一年或上两年有深松(翻)基础地块上实施。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灭茬→免耕精播→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覆盖。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另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要求收获、运输等车辆进地作业时不破坏原垄形,减少进地次数,确保下年度玉米原垄卡种作业质量。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秸秆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2)机械灭茬。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灭茬机对玉米根茬进行灭茬还田,作业深度7~8厘米,根茬粉碎后长度在10cm以下,站立漏切根茬不超过0.5%,碎土率95%以上,达到待播状态。灭茬后保持原垄形,不打破地界。
(3)免耕精播。选择退回150度积温优质审定大豆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大豆免耕播种机在原垄上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按所选大豆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播种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4)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进行播后苗前药剂封闭灭草,或在大豆1~2片复叶期进行苗后茎叶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灭茬机、4行以上重型免耕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统种统收、种植连片的大豆主产区和玉米种植区,尤其适合气候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玉米田使用含莠去津成份除草剂和使用30%苯唑草酮悬浮剂超过10克/亩以上地块,慎用本模式。
三、试验示范重点
拓展“一翻两免”耕作模式内涵,重点探索示范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还田平作机械化耕种模式和水田“一翻两旋”耕作模式。
(一)玉米秸秆翻埋平作机械化耕种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翻埋→耙平镇压→精量播种→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另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地表。
(2)秸秆翻埋。采用160马力以上有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套大型翻转犁进行翻耕作业,翻深30厘米,秸秆翻埋地下20厘米,扣垡严密,无回垡,无堑沟,不重不漏,地表平整。整地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3)耙平镇压。选择16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备组合耙进行耙耢联合作业,重耙耙深耙透(耙深16~18厘米),轻耙耙碎耢平(耙深8~10厘米),作业时与耕向垂直或有一个角度,耙地两遍以上,耙幅在4米宽的地表高低差小于3厘米,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个,不漏耙、不拖堆,耕层疏松地表平整,镇压后达到待播状态。
(4)精量播种。选择退回200度积温优质审定玉米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备玉米精播机进行精量播种作业,可选择均匀行平作或宽窄行倒茬平作耕种技术,均匀行平作播种行距60~65厘米,宽窄行平作播种行距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按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播种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5)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带自动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备大型翻转犁、组合耙、四行以上精密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有效积温高、土壤耕层深厚、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二)玉米秸秆碎混平作机械化耕种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耙茬镇压→免耕精播→封闭灭草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无粉碎装置的需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地表。
(2)耙茬镇压。采用16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专用灭茬耙进行耙茬作业,耙深16~20厘米,作业两遍以上,耙幅在4米宽的地表高低差小于3厘米,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个,不漏耙、不拖堆,耕层疏松地表平整,镇压后达到待播状态。整地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3)免耕精播。选择退回200度积温优质审定玉米品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度时,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套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可选择均匀行平作或宽窄行倒茬平作耕种技术,均匀行平作播种行距60~65厘米,宽窄行平作播种行距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按所选玉米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种深度为镇压后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播种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4)封闭灭草。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3.机具配备
配备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灭茬耙、4行以上免耕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玉米产量不高且秸秆利用率低的西北部地区。
(三)水稻秸秆翻埋机插侧深施肥机械化耕种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秸秆翻埋→搅浆平地→机插侧深施肥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备秸秆切碎抛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洒还田,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为宜。
(2)秸秆翻埋。采用水田拖拉机配套3~5铧水田犁进行翻埋作业,耕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上,翻垡均匀严密,不重不漏。翻耕作业时宜采用双向梭形作业,减少开闭垄。整地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过程中氮的消耗。
(3)搅浆平地。根据秧龄及移栽时间,放水泡田3-5天,用水田拖拉机配备搅浆平地机(配套滑切刀齿)进行搅浆整地,作业深度16~18厘米,以2遍为宜,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厘米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入泥面5厘米以下,稻田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7天后达到待插状态。
(4)机插侧深施肥。采用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机插秧作业,每穴3~5株,插秧深度1~2cm,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肥料距稻根侧向距离4~5厘米,深度5厘米,下量准确,施肥均匀。有条件地区可采用钵育摆栽技术。
3.机具配备
配备有秸秆切碎抛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大中型水田拖拉机配套水田犁、配套滑切刀齿搅浆平地机;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高速插秧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耕层较深厚、地块较大且连片的水稻主产区,耕层浅薄“漏水”地块慎用。
(四)水稻秸秆高留茬旋耕还田插秧机械化耕种模式
在上一年或上两年有深翻基础地块上实施,重点试验水田“一翻两旋”耕作模式。
1.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搅浆埋茬→机械插秧
2.耕种标准
(1)秸秆粉碎。秋收时采用配备秸秆切碎抛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洒还田,秸秆粉碎长度以10厘米为宜,留茬高度20~30厘米。秸秆适量出地,地表残留抛洒均匀不集堆。
(2)搅浆埋茬。春季根据秧龄及移栽时间,放水泡田3~5天,应用水田拖拉机配备水稻高留茬搅浆平地机(配套滑切刀齿)或逆旋搅浆整地机进行浅耕整地作业,以2遍为宜,作业时水深在1~3厘米花达水状态,耕作深度16~18厘米,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厘米以下,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7天后达到待插状态。整地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秆腐烂过程中氮的消耗。
(3)机械插秧。水稻插秧机机插作业,每穴3-5株,插秧深度1~2cm,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要求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作业,肥料距稻根侧向距离4~5厘米,深度5厘米,下量准确,施肥均匀。有条件地区可采用钵育摆栽技术。
3.机具配备
配备有秸秆切碎抛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配带滑切刀齿的水稻高留茬搅浆平地机;高速插秧机。
4.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部水稻主产区,尤其适用于积温较高或平原水稻种植区。
四、推进措施要求
(一)明确职责,落实示范任务
省农委农机局重点负责“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实施,组织协调示范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机配备保障;种植业管理处重点协调项目县确定示范模式并组织协调项目技术和政策支持;省农业推广、土肥、植保站及专家指导组负责农业技术要素审核和技术指导服务;省农机推广站负责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数据采集、测试分析、年度总结和绩效评估;各项目示范县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保证工作经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机制。
(二)依托主体,增强示范功效
选择作物主产区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强、农民科技意识高的区域,依托“三区三园”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有规模、够标准、可持续的标准化示范点。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完善技术规范和作业标准,做好同传统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和效益分析,优化完善适合区域特点的秸秆还田机械耕种标准化高产栽培模式,确保示范效能最大化。
(三)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培训
适时召开现场演示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宣传秸秆还田机械化耕种技术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耕作观念,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在培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基础上,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大户和合作社经理重点人群,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操作规程的技术骨干和作业机手,提高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作业服务能力。
(四)整合资源,科学研判总结
项目县要严格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充分利用各部门人才优势,统筹使用实验检测设备,做好农作物各个阶段生长期指标检测和数字影像记录。要建立项目管理和技术实施档案,分析汇总数据,出台适合本地特点的秸秆还田耕种农机标准化技术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五、组织领导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连瑞 省农业委员会 副主任
李世润 省农业委员会 副主任
成员:谢庆华 省农委农机局 局 长
庞海涛 省农委种植业处 处 长
张相英 省农业推广站 站 长
毛新平 省农机推广总站 站 长
(二)专家指导组
李宪义 省农委农机局 副局长
陈海涛 东北农大工程学院 院 长
宋显东 省植保站 副站长(主持)
辛洪生 省土肥管理站 副站长(主持)
孙士明 省农机研究院 副院长
(三)项目实施组
1.玉米组
组 长:陈 实 省农机推广总站 研究员
副组长:许为政 省农业推广站 研究员
孙征权 省农机推广总站 研究员
成员单位:巴彦县、甘南县、林口县、东宁市、阿城区、富裕县、肇州县、兰西县、青冈县、泰来县、北林区、杜蒙县。
2.大豆组
组 长:唐云涛 省农机推广总站 研究员
副组长:杨 微 省农业推广站 研究员
刘 昆 省农机推广总站 研究员
成员单位:呼玛县、五大连池市、拜泉县。
3.水稻组
组 长:刘 波 省农机推广总站 研究员
副组长:董国忠 省农业推广站 研究员
迟德龙 省农机推广总站 高 工
成员单位:桦南县、庆安县、密山市、方正县、五常市、抚远市、绥滨县、木兰县、尚志市、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