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秸秆产业联盟理事长彭飞考察河北天龙集团,推动京津冀秸秆产业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3

临近元宵佳节,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之时,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推动京津冀地区秸秆产业协同发展的步伐丝毫没有放松!

2月26日,由彭飞理事长率队,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丹,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杨阳陪同考察了在河北省秸秆综合利用做出突出贡献、取得多项创新成绩的三河天龙集团,与集团董事长李明新等领导就加快京津冀地区秸秆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产学研用高效平台交换了意见,并参观了天龙集团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现场。对天龙集团抓住国家发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机遇,顺势而为,突破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瓶颈、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行为予以肯定,表示未来联盟将和天龙集团强强联手,在秸秆气化清洁能源领域加大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秸秆产业协同发展。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彭飞理事长在天龙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的生产现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建成若干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县,实施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秋收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焚烧,严厉禁止;留着,影响耕种;还田,增加成本。秸秆难题总是一次次出现。但是在河北三河,农作物秸秆有了新去处——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循环利用。2016年天龙集团成立了三河市坤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近4000万元购置了一批大型新型秸秆收储运设备,同时成立农作物秸秆收储点,通过“企业为主体+经纪人模式+村委会模式+农户参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秸秆收储体系。这样既解决了秸秆收储运难题,还响应了国家政策发展秸秆清洁能源,一举多得,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了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难题。

640.webp (31).jpg

640.webp (32).jpg

天龙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的生产现场,彭飞理事长和前往考察的相关领导看到,9座大型厌氧罐和一个圆球形膜式储气设备格外显眼,厌氧罐上的环保主题彩绘更是令人眼前一亮。现场机器轰鸣,粉碎后的秸秆不断被投入传送带。据悉,天龙集团投巨资建立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2015年试点项目,去年10月份已进行试生产,预计今年3月份全面投产。项目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设计年消纳农作物秸秆11万吨、畜禽粪便2万吨,年产沼气1179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528万立方米。

640.webp (33).jpg

在考察了天龙集团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现场后,彭飞理事长表示,相关数据显示,仅河北省每年产生秸秆就达6000多万吨,京津冀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未来要加大推广天龙集团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的先进经验,同时还将秸秆综合利用和加快秸秆产业化发展纳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中,鼓励京津冀三地科研院所、产业联盟、相关企业等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根据各地的秸秆产量和综合利用现状,构建各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和模式,提高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为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保驾护航。(文/张楠)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