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秸秆产业联盟精准扶贫大行动,秸秆利用带动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8-03-18

11.webp.jpg

兴隆堡村2016年获捐的玉米秸秆打包机和2018年3月3日获捐的拖拉机

22.webp.jpg

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人员与村民合影留念

33.webp.jpg

兴隆堡村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

44.webp.jpg

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

640.webp (16).jpg

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当地村民就秸秆回收利用进行座谈

3月13日,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一台价值8万元的农用拖拉机捐赠给农安县哈拉海镇兴隆堡村。这是他们继前年扶贫捐赠之后的第二次捐赠。中国吉商协会吉林分会会长、国家秸秆产业联盟吉林省办公室主任郎国庆,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吉林省办公室副主任董玉辉等领导参加了捐赠仪式。

兴隆堡村现有贫困户54户,收入主要来自玉米,人均年收入不足3600元,每年有大量玉米秸秆需要焚烧,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针对兴隆堡村的实际,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结合自身优势,早在2016年9月,他们就将一台玉米秸秆打包机赠与兴隆堡村。一年多来打包机已为村里创造经济效益三万余元。

兴隆堡村支书姜守军告诉记者:

“解决了很多难题,秸秆这一块是个大病,捐的这个打包机和这些东西,秸秆我能回收,贫困户还能收益,村上秸秆焚烧这一块还解决了。”“这个打包机一七年的秋天打了三千多包,它的纯利润能挣了三万多块钱,这钱都分给贫困户。现在村民也都掌握了,知道秸秆是能出钱的、能卖钱的了。”

以前只能焚烧的秸秆不但换到了真金白银,村里的空气也变得清新了,村民们都很开心。村民徐成德:

“早(之前)不知道这玩意能换钱啊,去年村上卖了点,给贫困户了。赶上收入了还能分点,这是没数的钱,你要是给俩钱儿就手就没。”

中国吉商协会吉林分会会长、国家秸秆产业联盟吉林省办公室主任郎国庆告诉记者,秸秆打包还只是秸秆综合利用的第一步,这次他们捐赠的农用拖拉机作为上次捐赠的配套设备,可进一步降低秸秆回收利用的成本:

“我们的想法就是把农业机械设备赠送给他,让他年年能把秸秆及时处理掉,年年增收。我们还有后续的一些想法,比如说他现在的秸秆收上来之后只是送到电厂,电厂的价格很低,附加值很低,我们可以在这再建一个小型的压块厂,通过我们的压块厂再加上他们的收储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把秸秆进行深加工,产生更高的价值,让农民得到更多的钱,尽快脱贫。”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