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以粮棉为重点 促南北疆农机化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0

 新疆按照自治区“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的要求,坚持质量兴农机、绿色兴农机、效益优先,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机械化生产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力争201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稳定在2100万千瓦,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6%。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占比达到83%以上,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中有增、增中提质。进一步抓好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粮棉为重点,积极推进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围绕南北疆主要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结构上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在北疆地区,率先实现种植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在南疆地区,以主要粮棉农作物为重点,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以引进成熟的农业机械装备为支撑,积极推进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机械化,形成适应本地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全面机械化发展。

新疆计划加强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到2018年底,全疆棉花机采水平达到30%。针对南北疆不同区域的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差异,依托自治区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县,在全疆建立博乐市等5个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不少于6200亩,开展以机采棉种植模式、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化控、精准施肥(药)、机械采摘、精准农业等技术为主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南疆棉区针对基本农户开展机采棉种植模式、棉花膜下滴灌管理技术的试验示范,北疆棉区在现有棉花全程机械化基础上积极探索对行施肥、施药,水肥一体化等精准、智能、高效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集成应用。

在粮食作物种植方面,加强小麦窄行匀播、玉米宽行密植等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适宜于南疆小地块和果粮间作模式的小型小麦、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引导农民对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在奇台县、塔城市建立2个小麦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在伊宁县、博乐市建立6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区。

加快推广节水灌溉、精准农机作业、深松深耕、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机械化技术,扩大绿色环保、高效节约机械化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节地、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劳等技术装备集成配套的示范区,计划在全疆建立4个节能降耗农机化示范区,建立40个农机技术集成示范区。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