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措并举支持秸秆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2018-04-03

河南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县申报启动

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了解到,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县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据了解,建设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县,实施一批秸秆热解气化多联产、秸秆沼气多联产等能源利用重点项目,对于示范带动全省秸秆规模化利用、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按照要求,河南省将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为重点,选择一批秸秆产量大、利用能力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市),集中规划建设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

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项目以乡镇居民居住区为中心集中建设,形成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为农户及乡镇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供应炊事取暖清洁燃气,有效替代农村散煤。按照相关规定,纳入国家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县的重点项目列入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按不超过总投资的30%予以补助。秸秆气化发电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全额收购。

河南是怎么实现秸秆焚烧零火点的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日前通报,自2017年9月20日至11月15日,全国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363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现的火点有所下降,其中河南省没有发现一个火点。在秋季重点时段,河南省首次实现了卫星监测秸秆焚烧零火点,可谓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近日来,河南省秋季秸秆禁烧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来众多兄弟省份的关注和学习。

河南省2017年上半年刚刚建成的“蓝天卫士”监控网络,通过在田间通信铁塔顶端安装可以360度旋转的高清网络摄像头,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信息化监管,监控信息可由“蓝天卫士”监控大屏、PC和手机客户端实时传送给监管人员,周围两公里范围内,如有烟、光、火等情况,系统将以两种方式自动提醒后台监控人员,附近的应急小分队就会马上出动,前往扑灭。“蓝天卫士”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秸秆禁烧的监控方式,各地通过大力宣传,群众深刻认识到禁烧监控手段的先进,加上禁烧处罚严厉,从而形成了“不能烧、不敢烧”的局面。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彻底解决源头问题

2017年秋季,河南省各地普遍开展了秸秆机械粉碎深松深耕作业方式,玉米秸秆还田率由去年的80%提高到今年的85%。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中,太康县摸索出了即收即粉即旋耕作模式,也就是收粮食的同时把带水分的青秸秆粉碎并深翻到土壤中,这样秸秆才能腐烂变成肥料。同时,当地还在实验使用腐熟剂,每亩只需花费8元钱,就能加快秸秆腐烂,代替了通常要增施的氮肥。

秸秆作为草食动物的优质粗饲料,全省开发利用能力和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秸秆青贮成功率由去年的90%提高到今年的92%,全省青贮总量预计突破3000万吨,有力支撑了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秋季秸秆禁烧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来众多兄弟省份的关注和学习。“面对成绩,我们要清醒认识做好秸秆禁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继续在科技支撑、依法治理和群众参与上下功夫,在高效管控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为全面实现零火情作出新贡献。”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河南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县)建设地区确定

2017年2月3日,省发改委、省农业厅联合发布消息,南阳市、周口市等7个地区确定为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县)建设地区。

秸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及颗粒物,已成为雾霾天气的污染源之一。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每年因秸秆焚烧向大气中排放的颗粒物达到数十万吨,致区域内PM2.5日均浓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最多时可增加127微克/立方米。

河南省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地区,选择南阳市、周口市、延津县、温县、汝州市、新蔡县、邓州市为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县)建设地区,通过企业建立秸秆储存基地用地纳入农业用地管理,加快推进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将秸秆打捆、切割、粉碎、压块等初加工用电纳入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范围等措施,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使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县)创建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创建期满,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终期评估;通过验收的,正式确定为“河南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或“河南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县(市)”。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