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共享 劳力共享 土地共享 江苏新沂:“共享”, 让农民种田省劲又挣钱

发布时间:2018-05-01

这年头,说“共享经济”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在江苏新沂“共享农业”悄然兴起,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正被越来越多的“共享”,传统农业模式正悄然变化,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技术共享,美丽产业变身“国际范儿”

春耕时节,九月鲜花种植合作社社长张超站在田圃边,巡视着自家即将采摘的白菊。公司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后,皮鞋锃亮、发型油光成了这位“新农民”的日常形象。

合作社的标准大棚内,农民乔继彩正打开滴灌阀门,“我不懂怎么种花,但技术员今天留单子,就要按指令干活。”

乔继彩说的技术员是李文虎,由广东谷之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派遣,为新沂鲜切菊种植企业提供整体技术外包服务,目前已有7名技术人员入驻当地1家种苗公司、6家出口生产公司。他领衔的技术人员对新沂鲜切花种植的各公司、合作社的生产流程实施统一安排。让懂农业的人去种植,懂销售的人跑市场,切花菊种植企业在国外保住低端市场的绝对优势,稳步扩张日本市场,和世界顶级标准同频共振。

新沂是全国最大的切花菊基地,年产量1.2亿支。去年出口5000万支,出口额860万美元,占全国切花菊出口总量的30%。

辉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增辉说,技术人员对各公司的生产流程实施统一安排,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中心,由专家及时提出措施,再由技术员负责指导。“问题一般在4小时内都会解决。脱胎于日本技术的标准化流程,甚至把浇水都细化成一个个节点。”李文虎说,标准和规程保障产量和品质。

新沂市农委花木办主任徐士才统计,全市鲜切菊种植公司统一接受技术整体外包,降低三成以上的技术服务成本。经过技术改造后,富地达公司种苗商品率越来越高。2015年,成品率不足90%,现在超过96%,扦插成活率达到98%。“去年秋菊第一次扦插,成活率更超过99%。”江苏富地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广进统计,基地去年产6000万支,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有望突破8000万支。

在新沂,一些有特长的农民或专业化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为其他农民特别是一些大户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服务”,专门从事建棚、育苗、收割、畜牧托养、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让农民轻松种田。

土地共享,农民享受“规模”效益

走近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红旗村那成方连片的麦田,宛若一望无际的绿毯在面前展开。70岁的农民张迪平站在田埂上,对小麦的长势赞叹不已:“刚开春看麦苗那么稀,心里可担心了,现在看来长得真好,我们放心了。我家6亩地去年小麦每亩增产200斤。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秧,这种种植方式我们太喜欢了。”

红旗村的地还是农民的,“整合土地富裕农民”,不流转土地,农民仍然掌握土地承包使用的主导权,操作上破除田埂,由实界变为虚界。

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除了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粮食增产,还有耕地面积的扩大。由于联村耕作,以往作为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田埂没有了;由于填平了地块当中的垄、背,填平了沟、洼,土地实际利用率提高10%~20%,通过推广良种、宽幅精播、测土配方、多层施肥、统防统治、机播机收、烘干储存等服务,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20%—30%,增效400—800元。

新沂市草桥镇王帆村农民的土地实行冬闲时你种菜,夏秋时我种稻的种植模式。擅长种菜和长于种粮的农户双方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农田分季承包经营新模式形成了,冬春你种瓜菜,秋季我再种水稻,土地因为种了蔬菜变得肥沃,种粮时可少施一次底肥,每亩能节约直接成本70元,水稻收割后改种瓜菜,效益比原先种植小麦翻5番。

共享人力农机,快捷又实惠

一大早, 8台手扶拖拉机载着30多位农民来到新沂市时集镇种地大户吴体志承包的田头,随后,7台机器在吴家的田里比赛似地耙地,其余的人有的点种,有的撒施肥料,另外1台拖拉机在后面跟着掩种。下午5点多钟,吴体志家的163亩农田全部种上了花生。

一些农民组织了“机收队”、“插秧队”、“管理队”、“播种队”等组织从事田间劳务,劳务组织大多都配有收割机、手扶拖拉机、三轮车或小型农用汽车等农业机械,可以全方位地提供收种一条龙服务。每年农忙时节,播种、插秧、割稻子,他们都能干,哪里缺田间劳力就到哪里。

温墩村农民董振明购买了3台水稻插秧机,今年夏种以来,雇佣12名农民专门从事水稻机插秧,他从春天水稻育秧开始,与300多农户签订1600多亩水稻栽种承包合同,以每亩100元的价格,实行“六包”:即包提供种子、包育秧、包秧田管理、包土地耕耙、包秧苗运输、包插秧。今年夏季插秧,他的公司就可以获得8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新沂共有300多个各类“种田服务公司”、劳动力“经纪人”,参与农民达到3000多人,为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解决了用工荒的燃眉之急。“这两年,共享农业发展起来了,技术、农机、劳动力的供应越来越充足,种田越来越轻松。”新沂市农委主任李明正说。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