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慢慢有了拖拉机。
压好了,
就得起场,
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
儿时的打麦场,
大人的繁忙场,
孩子的欢乐场。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
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
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等过了麦季,依然可以玩耍,
没准儿还能摸出两个鸡蛋。
接下来就是“扬场”,
农村娃都知道。
把石滚轧好的麦子,
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迎风抛向空中,
借用风力吹去麦子的秕子以及短的麦秆和麦糠等杂物。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
不然会生虫。
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
无人玩耍的麦秸垛,
显得异常孤单。
麦秸垛、青麦芽、大石磙,
这是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
老人也喜欢在麦秸垛上晒太阳,小憩一下。
好的麦秸垛,必须是有棱有角,
规规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曾经的麦秸垛,
是乡村的一道风景,
煞是好看。
麦秸秆不是喂牛,就是用来烧火做饭。
拽瓷实的麦秸垛,是个技术活,
手拽的生疼,也只拽出来一小把儿。
割过麦,也代表着夏天正式来临!
来源:颍泉区闻集中心校
作者:汪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