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县,难以破碎还田的玉米秸秆,以前只能一把火烧掉,现在成了农民舍不得扔的宝贝——穆道雷领导的安徽牧扬牧业有限公司回收农民的秸秆,经过精加工、糖化后,解决了药物、金属残留,变成牛羊爱吃的“面包草”,养出的牛羊,屠宰后成为无公害、绿色牛羊肉,用废弃的秸秆和牛羊粪便,再加工成有机肥料,再返还农民,使农民增产、增收,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2013年,养牛大户穆道雷看到农民夏秋两季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十分着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自费去北京农科院学习了用秸秆加工青贮饲料的技术。回来后,他购买了一套设备,生产青贮饲料,一方面出售,一方面用于自家养牛,当年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他又购买3套设备,消化玉米秸秆6400多吨,解决了1万多亩玉米秸秆的利用问题。随后穆道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一家占地50亩的秸秆处理基地,年利用秸秆能力可达4万吨。建颍乡乡长解广伟告诉记者,秸秆有了好出路,烧秸秆的压力大大减轻,2014年该乡没点一把火,没冒一处烟。
“将含水量较高的玉米秸秆用机器粉碎,添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食盐等添加剂,再密封打包,让秸秆发酵,最终成为饲料。 ”穆道雷用剪子划开一包“面包草”告诉记者,这种饲料含有较多的乳酸菌、葡萄糖,闻起来很香,牛十分爱吃,打好包后有点像面包,所以都叫它“面包草”。据测算,喂5公斤青贮玉米秸秆可节约1公斤精饲料,同时由于玉米秸秆营养价值高,能增强牛的抗病能力,改善肉质,深受养牛大户的欢迎。近年来,“面包草”外销至六安、淮南、淮北以及江苏,经常供不应求。
据了解,面包草又叫包膜发酵微贮饲草。因为形状像面包,而且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被人们称作面包草。面包草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将秸秆粉碎揉搓加入发酵剂,打成捆,然后用无毒塑料膜包好,储存期为一到两年。两公斤的饲草相当于一斤精饲料的营养价值。如果用此草育肥一头架子牛,约需四吨饲草,一吨饲草价格大概在250块钱,去掉1000元的成本,一头县牛就可净得利润三千元。
秸秆加工利用可改善环境,促进资源增值利用。秸秆加工用于养牛饲料利用,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消除因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隐患。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资源利用,提高附加值,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养殖业是一项传统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农作物秸秆是养牛的主要饲草来源,占到全县养牛饲草需求份额的90%以上。为此,秸秆的利用率直接影响资源供给、养牛产业发展、农民养牛增收,秸秆的科学加工利用是提高秸秆高效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