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脑”向农业发力

发布时间:2018-06-05

 

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jpg


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金娟/摄影

近年来,大家广谈精准农业,精准农业的实现必须依托科技的力量。于是乎,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以及种地人口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GPS等技术就派上了用场,它就是农机的“智慧大脑”。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2年—2013年,我国黑龙江垦区农机推广产品目录中,GPS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全部是国外进口产品,其中包括美国大宝(Trimble)公司、日本拓普康(Topcon)公司、加拿大半球(Heinisphere)公司、瑞士徕卡(Leica)等,产品价格昂贵,每台(套)可达15—20万元。同时,在配套应用上,他们多与进口大马力拖拉机配合使用。2012年在我国市场销量达1500多台,产值超过1.5亿元。而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国产大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因为没有配套相应的“大脑”,在黑龙江每年2万台的市场却无人问津。精准农业在人们心中的渴望度可见一斑。

伴随着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二代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北斗导航系统也正式在农业领域发力,人们开始积极探索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精准作业肯定是好,好东西谁都想用,但国外进口的导航系统每套大约20万元,对于普通农户来讲实在是用不起,而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大约六七万元就可以拿下,大大降低了成本。”在新疆农机展览会上,来自兵团的王师傅看着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的产品爱不释手,“我想在拖拉机上安装一套系统,让机器作业更加智能化。”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