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潜江市委副书记舒敏:潜江“虾稻共作” 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18-06-15

 

W020180610396111001001.jpg

图为中共潜江市委副书记舒敏在主题论坛上演讲 本网记者 叶晓宁 摄

潜江市位于湖北中部,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有103万。去年GDP近700个亿,财政收入70个亿。

潜江市始终坚持以虾稻产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获得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乡村振兴的四个要素:

一、整合资源让要素动起来。

我们一直在做要素整合的工作,对于土地流转、资金整合、科技人员的整合,特别是对资金的整合,近两年来,共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同时,成立小龙虾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坚持“三权分置”,推进农村土地适度流转和规模整治,共流转土地35.18万亩,整治土地70多万亩,充分释放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指标效益。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99人,遴选技术指导员140人、科技示范主体1400户。

支持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农业研发机构17家,其中博士、院士工作站3个。

二、打造业态让产业强起来。

目前,潜江的虾稻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冷链物流、交易仓储、餐饮服务、节庆文化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去年虾稻产业的产值达到230个亿,今年有望突破310亿。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1年,虾稻产业要实现800亿的目标。这是我们的“虾稻共作”模式,指利用稻田“一稻两虾”、“一水两用”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在去年虾稻工作现场会上,提出“虾稻共作”有“四小”功能:(1)小粮仓。潜江是江汉平原的腹地,它是国家商品粮的基地,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们不敢懈怠。因为我们的虾是种在稻田里的,所以农民对于种稻是十分给力的。(2)小银行。一季到两季的虾可以实现每亩收入6000-8000元。(3)小水库。(4)小肥料厂

潜江紧紧围绕虾稻全产业链,加快潜江虾稻标准的研究、审定与发布,共制定和发布了16项虾稻产业标准,包括《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1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育技术规程》、《虾稻共作中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龙虾冷链物流标准》等8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潜江虾稻米地方标准》、《潜江龙虾鲜活产品标准》等7项潜江市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所有的环节。

没有规模化经营就没有虾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虾稻共作总面积达到65万亩,预计今年可达70万亩,虾稻综合产值可达310亿元。

小龙虾浑身都是宝,在尝到它鲜美的肉之后,虾壳可以做精深加工,生产甲壳素,它是很好的保健品。对于喜欢运动的人,对膝盖有润滑、延缓衰老的作用。2017年,潜江小龙虾加工出口15.8万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占美国进口市场80%以上,占欧洲进口市场60%以上。

现在,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之后,我们又把特色产业、虾稻乡镇、美丽乡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正在强力推进。我们希望所有到潜江吃小龙虾的食客们,在吃完小龙虾之后欣赏一下完美的风光,享受一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日子。

我们依托虾稻产业博览会和马拉松比赛等,来引领大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17年6月9日召开首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八届湖北(潜江)龙虾节。2018年4月21日,举办了首届“龙马水乡 奔跑潜江”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马拉松赛。

同时,实施“互联网+小龙虾”行动计划,推动小龙虾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建立虾谷360、京东潜江馆、牛牛网、翼之虾等线上交易平台,小龙虾物流辐射全国800多个城市、18000多家终端客户,实现全国所有地域48小时快递送达。全市年吞吐小龙虾700万吨、优质稻米10万吨,潜江龙虾年网销收入超5亿元。

三、培育主体让市场活起来

加大培养市场主体,出台系统配套支持政策,支持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共培育国家级企业2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

同时,我们很注重培养新型的合作社,实施了专业合作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创建行动和培育行动。到目前为止,发展农业合作社1136家、家庭农场490家。其中,农机合作社84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

去年,也出台“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青年创业主体创新创业。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扶持贫困户从事虾稻产业,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共有8000多贫困人口通过从事虾稻产业实现脱贫,占建档贫困人口的13%。

四、创新模式让利益联起来

全市30家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生产自建基地,农业基地总规模达96万亩次,带动农户13万户。

同时,成立龙虾产业投资公司,采取“政府+合作银行+保险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的模式,积极开发助农贷、助保贷、虾农贷等金融产品。

潜江小龙虾走过了18年不平凡的道路,在它到了18岁的时候,正逢国家乡村振兴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能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目标。也欢迎各位企业家到潜江投资龙虾兴业,谢谢!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