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把地交给专业组织打理,双赢!

发布时间:2018-06-19

■本报记者金娟王晓宇

近年来,一家一户的小麦生产弊端越来越凸显:家家麦子品种不一,小麦品质良莠不齐;植保作业似有非有,病虫害防治不能及时遏制;麦田收获日期不同,大型收割机难以派上用场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农户自己耕种土地费时费力,妇女、老人体力不济,撂荒又心疼不已。于是,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人士和组织,为农户的一亩三分地四处奔波,耕、种、管、收、销事无巨细,解放了大批想要外出打工又不放心家中农事的青年。

土地托管:把土地交给专业组织去打理

今年,河南省项城市丁集镇代桥行政村70多岁的乔洪彦老人,将自家9亩耕地全部托管了出去。整个麦收期间,他悠闲地当起了“甩手掌柜”。老人家看着金灿灿的小麦颗粒归仓,满心欢喜,“我家托管出去9亩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托管给了合作社,从种到收,咱轻轻松松就能挣得7200元,再也不用孩子们耽误工作。”

与其类似,6月初,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南埝村的李秀梅一改往日忙碌的状态,拿起手机在麦地中悠闲地为正在作业的小麦收割机拍起了照片。“往年全家老少都得忙乎着收小麦,东奔西跑。去年我把自己的8亩地托管给了当地农业服务合作社,你瞧,自己啥都不用管,亩产比去年还增加了100多斤,预计今年可以实现1200斤/亩,这真是省心又省力。”她望着自家土地,乐开了花。

据了解,郯城县当地农户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托管费用,从种到收,全程交由农业服务合作社管理,整合农机、植保、农资等一系列资源,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销系列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晓弟介绍道:“郯城县共有70多万亩土地,社会化服务组织运作占到80%以上,通过托管式、订单式、协议式等模式,把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做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可有效降低成本20%,如此一来,农户每亩地可增收100元以上,合作社增收30元/亩,实现双方共赢。”作为为农户贴心服务的郯城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公司总经理徐勤波来讲,压力巨大。“今年为了完成农户的麦收作业,预计需要调度150台小麦收割机,抢收2万亩小麦。”他说,“这几天是农户挣钱的关键时刻,我们加紧联系了种子加工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他们提前布局,对我们种植的小麦以高于市场价0.1元—0.2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这一切都是希望让农户有个好收成。”

统一采购:为用户能省一分是一分

在山东省泰安市汶阳镇李店村的杨国柱虽然没有托管农户的土地,但在“三夏”期间也让农户成为了“闲”人。帮助调度车辆,农闲时为大家四处奔波购买农资、农机,这是杨国柱的日常写照。“我们去年下半年成立了联合社,主要是帮助机手调机器、买农资、搞示范。”他说,“这不,由于当地麦收成熟度不一致,原本预定好的七台小麦收割机不能按时到,我一大早就从e田科技上订了三台车,等他们到位了,我立马组织去收麦子。”今年“三夏”,杨国柱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各个合作社调度好小麦收割机,保障当地合作社有地就有机,麦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麦收过后,他还将组织人员一起去采购物资、订购机器。说起当初成立联合社,杨国柱告诉记者是源于一次化肥订购会。“去年秋天,我带领着20多位来自不同合作社的社员去参观某化肥厂,原本只是想去看看,但最后碍于面子我购买了5吨化肥,但价格却不便宜。回来后大家伙一合计,建了一个微信群,常常在一起商讨购买农资、农机的事情,最后索性成立了现在的联合社。”他说,就在前段时间农机手需要打药机,个人采购每台需要2.8万元,但通过联合社以2.6万元的价格一次性订购了5台,同时还赠送了每人2000元的窄轮变宽轮改装项目、额外安装加速器以及1500元的配件,为机手省了近24300元,大家通过这件事更加发觉加入联合社的好处。

“农户每年挣钱就靠这几茬作物,小麦丰收,农户才有钱赚。除了购买农资外,我们还教农户科学种田。有些农户不会种地,与我们种的小麦亩产有可能相差一半,联合社的麦子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但有些农户可能只有600—700斤/亩。”说到丰产的秘诀,杨国柱有两个锦囊:一是品种。联合社与多所院校合作,并将部分田块作为示范田,培育良种。二是管理。“原来人们常说七分种三分管,但如今要想实现科学种田,必须三分种七分管,合理施肥很重要。”他解释道,小麦生长期有240多天,要分时段、分批次施肥,让水肥管理更加科学化。

“不久以后联合社办公场地就建成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加入到我们联合社,人多力量大,我们就能为更多用户服务。”杨国柱的愿望就是能为大家推荐更多良种,购买更加实惠的农资,在农忙时能为大家集中调度车辆,这些看似简单的背后却藏着一颗爱“农”的心。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