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的“三夏”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19

高永的“三夏”故事.jpg

合作社履带式收割机作业

■本报记者王晓宇金娟

6月5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三夏”小麦开机仪式结束后,空荡荡的麦田中,一大群不同媒体的记者围着一个机手进行采访,这个场景可以说很令人瞩目了。为什么这个机手这么受人关注呢?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近了这名机手。他穿着已经陈旧的条纹长袖衬衫,显然没有因为要面对媒体镜头而精心装扮。在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时,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羞涩的表情,他说:“为了农户能够增产增收,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他就是郯城县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永。从1998年开始接触农机,至今已经有20个年头了。2012年,高永联合当地种植大户朱武松,注册成立了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每年的“三夏”是合作社最为繁忙的时节,身为合作社理事长,高永要比合作社一般成员琢磨得更多,如何让合作社在“三夏”中更出彩,已经成为印在高永脑海深处的责任。

发挥优势让跨区作业有赚头

尽管山东省的“三夏”小麦机收在6月5日才正式开始,但是恒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三夏”在这之前已经开始近20天了。“我们合作社40多台稻麦两用收割机分赴四川、湖北、安徽、河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像四川、湖北地区大多数是水稻和小麦两季轮作,今年受雨水影响,稻田小麦收割比往年能提前4到5天,所以今年我们合作社的跨区作业队出发也比往年早。”高永告诉记者,“不是自夸,我们合作社的收割机在四川、湖北特别受欢迎。与山东相比,这两个地方土地面积小,而且丘陵山地也比较多,再加上稻田小麦土壤的特殊性,所以与轮式收割机相比,履带式收割机在这些地方更受欢迎。”

由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种植玉米、小麦等旱田作物偏多,而且地势平坦,所以这些地方农机合作社拥有轮式收割机比较多,为什么恒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会拥有这么多履带式收割机呢?“我们合作社所在的郯城县杨集镇地处山东省南部,所以与山东其他地方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不同,我们镇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高永解释道。近年来,恒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以为杨集镇农户提供水稻耕作和管理的机械化服务为主,托管土地面积达1.6万亩,“合作社从种子化肥购买到水稻育插秧、田间管理、小麦免耕播种、粮食收获、烘干等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每亩收取490元托管费用。这个价格从2013年开始就没有变化过。”由于种植水稻的原因,合作社以购置履带式稻麦收割机为主,也正是因为这个条件,才使得合作社的机器在四川、湖北等地的跨区作业中倍受欢迎。“之前,我们好几个合作社的理事长在一起讨论,都说‘三夏’跨区作业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了,有的合作社已经放弃了跨区作业。但我觉得,合作社那么多机器如果闲着就是浪费。所以,我们合作社抓住了当前履带机在市场上占有率还少的时机,发挥自身优势,在‘三夏’跨区作业中取得还不错的效益。”高永说。

无烟“三夏”得民心

说起近几年“三夏”的变化,令高永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空气质量的变化。“过去一到‘三夏’,麦田里到处都是烧秸秆的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机手在田里干活,过好几天眼睛还流泪。”高永边说边用手揉了揉眼睛,可见那个时候“烟中作业”的确给他留下了阴影。

“近些年,合作社为农户实行全权(全年)委托经营性托管,农户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进行经营管理,农户成了甩手掌柜。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过去‘三夏’,没有托管的时候,收种得十来天;现在农机托管以后,麦子三两天就收好了,地一天就种好了,也不想着烧秸秆的事了。”高永说,“通过农机托管,确保大田小田都有农机及时作业,不给焚烧秸秆留下机会。有的群众小麦还没有拉回家,地里就开始种玉米了。”

“除了提供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让农民体会到不烧秸秆的便利,同时也要让秸秆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让农民由‘被迫不烧’转变为‘舍不得烧’。”据高永介绍,从2014年开始,恒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秸秆回收业务,将收储的秸秆送往周边的电厂、造纸厂、养殖场,通过这种途径,平均每年能够消耗秸秆4000余吨。“秸秆禁烧只喊口号可不行,关键是禁烧之后的秸秆怎么处理。只要给秸秆找到了出路,没有人是愿意烧秸秆的。”高永说,“现在将秸秆收起来,再送到电厂、造纸厂、养殖场,每吨秸秆能赚差不多80元。有了好空气,又能多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2017年,恒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担了杨集镇秸秆机械化粉碎社会化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秸秆机械化处理新机具、新技术。“现在承担了县里秸秆处理项目,觉得身上更多了一份责任,要将无烟‘三夏’进行到底。”高永信心满满地说道。

暖心服务助“三夏”

“为了农户能够增产增收,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高永面对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可不是“嘴上功夫”,从合作社创立开始,高永就一直想着如何帮助当地的贫困户摘帽。“合作社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社员的辛苦分不开,现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了,就要回报社员。”恒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高永如是说。

“合作社主要是为全镇农户的水稻耕作和管理提供机械化服务,按照合作社章程,只要是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亩地机械化服务时均可享受50元的红利。也就是说,‘三夏’期间,合作社不仅能够帮助入社社员解决粮食收种问题,还能让社员享受到机械化作业带来的红利。”高永介绍,合作社在人性化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还专门为贫困社员设立了帮扶基金。

70多岁的王耀花是恒丰农机合作社社员之一,家里有3亩多地,但她年岁已高,而且丧偶,还有两个得了脑瘫的孙子,常年医药开支入不敷出。家中独子只得外出打工,土地几近撂荒,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合作社了解到王耀花家的困难后,主动结对帮扶。利用合作社的扶持基金,合作社免费提供播、耕、耙、管、收等田间管理服务,每季给王耀花家留1000斤口粮,剩余粮食按市场价返还现金,极大地解决了王耀花的生产生活困难。

目前,合作社通过与杨集镇扶贫办沟通、对接,将李淑英、王耀花等60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贫困社员结对帮扶范围,利用帮扶基金,与他们逐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给贫困户吃下了脱贫“定心丸”。

说起帮扶的好处,很多村民乐开了花。“合作社签字画押与俺家结对帮扶,俺们创收有门路了,脱贫有希望了,生活有奔头了!”杨集镇高庙村贫困社员刘英侠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过去一到“三夏”这样的农忙时节,他就愁得吃不下饭,生怕小麦因来不及收割而烂在地里,现在手里拿着印有恒丰合作社公章的帮扶协议再也不用担心了。

除了设立扶贫基金帮助社员外,恒丰农机合作社还有一项人性化管理政策。“社员只要是有困难,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还会向社员预支工资。”高永说,合作社目前发展了三个基地,基地里有不少社员在此打工挣钱。“合作社和我签了帮扶协议,入股不光有分红,还能打工挣钱,遇到困难时还能预借工资,这可解决家里的大问题了。”两年前,杨集镇王海村困难社员朱广亮的孩子得了一场大病花了很多钱,合作社知道后,主动提前向他发放了5个月的工资,解了朱广亮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在杨集镇扶贫办牵线搭桥下,合作社逐一筛选对社员分类进行帮扶。对有承包地的贫困户,对其承包地进行全程式托管,实行免费服务;对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的贫困户,免费给予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与其签订劳务合同,让其在合作社长期打工,实现就业脱贫;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给予扶贫资金和免费作业服务,同时再给予每户一定的合作社股份。

“我们在银行申请办理了300万元的富民贷,合作社发展壮大有了充裕的资金。合作社通过送岗位,送服务,送机械,送技术,送股份等多种方式,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让更多的贫困户摆脱困境。”高永说,“合作社有这么好的福利,社员打心眼里觉得加入合作社是值得的。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社员自觉按照工会章程不使用剧毒农药、不滥用膨大素、不偷工偷懒;合作社农机社员,自觉维护、维修、保养合作社农机,精心为农户服务,积极维护合作社形象。社员们上下齐心,合作社不愁发展壮大。”高永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