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郓城秸秆打捆绘就“山东最美麦收”

发布时间:2018-06-21

随着秸秆打捆机走出纵横行驶的规则线条,一个个金黄色的秸秆方包,整齐地排列在平整的田地中。从空中俯瞰,一副美丽壮阔的麦收图画让人十分震撼。最近,一段关于菏泽郓城县麦收的航拍影像在网络迅速走红。由于整个场景整洁大气,它被网友冠之以“山东最美麦收”的称号。

640.webp (3).jpg

美丽整洁的田地让人耳目一新,而真正让农户们感到欣喜的,还是秸秆打捆机的强大工作效率。

640.webp (4).jpg

郓城县润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建辉告诉记者,一个麦收季节他的两台打包机可以收集秸秆400多吨。也就是说可以为周边4000到5000亩土地提供秸秆回收服务,不但解决老百姓的困扰,而且可以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收入。

640.webp (5).jpg

集结这些秸秆打捆机,需要多大数额的投资呢?答案是——免费。作为新晋的全省首批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示范县,郓城政府与当地回收企业联合运作,今年共发放10台打捆机,给6家合作社免费使用。同时企业还对收获的秸秆统一收购,让当地的农户又增加了一笔新的收入。

640.webp (6).jpg

郓城的最美麦收并非个例,今年,在聊城、济宁、滨州等地,繁忙作业的秸秆打捆机都成为田地里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继联合收割机之后,又一次改变了延续千年的麦收方式。

640.webp (7).jpg

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张忠莲告诉记者,近年来,得益于山东循环经济产业的崛起和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省内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应用链条迅速成熟,秸秆需求量大大增加,这直接推动了秸秆打捆机大面积普及。

640.webp (8).jpg

经过不同技术的处理,成捆的秸秆有的变成了沼气燃料,有的变成了电力能源,有的变成了环保生活用品,还有的变成了有机肥料。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麦收时节,田间地头再也不见“狼烟四起”,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

640.webp (9).jpg

不久前,菏泽郓城、济宁泗水、滨州阳信三地成为首批山东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县,三地各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利用秸秆,技术积累非常成熟,山东模式已经开始引领全国。

640.webp (10).jpg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2018~2022年)》中,农村能源革命被提升到了显著位置。这也意味着,围绕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还将继续升温,势必给全省的农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