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地处江苏省南部的张家港市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对梅雨天气最真实的写照。但是,机手曹冬平并没有因为下雨而停下手里的农活,“‘三夏’结束了,要趁着这梅雨天赶紧把最后一批秧插完。”然而,还没干多久,插秧机便“罢工”了。抢农时的时候机器趴窝是机手最为恼火的事,然而曹冬平却没有慌乱,反而气定神闲地打了个电话。不一会,三个穿着印有“江苏农机科技志愿者”字样T恤的人冒雨赶过来,话不多说,直接上前帮忙检查插秧机,经过一番检查,确定原来是插秧机的滤芯器坏了。“老曹,你这个滤芯器坏了,我们这就帮你换一个,别着急。”不过几分钟的功夫,插秧机又恢复了往日的动力,但是三个检修人员由于忙着检修机器没法打伞,衣服和头发早已被雨水打湿。“机器出了毛病,打电话他们很快就到了,帮我们修机器也不收费。我基本上每年农忙时都要请他们过来,帮我看看机器有没有问题。”曹冬平告诉记者,他口中的“他们”就是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
“半夜在田里维修农机那是常事”
“三夏”是一年当中农民最忙的季节,也是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最忙的时候。“小麦抢收、水稻抢种,抢农时的时候机器停一天农民都受不了。农机企业也无法负担那么多的机器售后,因此为了保证不误农时,我们的农机科技志愿者就需要24小时待命。”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长、省农机推广站长陈新华说,“省里面统一建立了农机科技志愿者微信群,方便调度人员去田里。”多年来,每到农忙季节,不论天暑酷热、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农户需要,志愿者的身影就会出现在乡村、地头。“半夜在田里维修农机那是常事。”说这句话的是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之一蔡亮。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张家港市塘桥镇金村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里,帮合作社理事长吴健检修一台折叠式水田平整机。“这台平整机是我们今年新购置的机器,全展开宽幅能达到4米,作业效率很高。但也是因为以前没接触过,所以出现一旦出现故障,我们自己就解决不了。”吴健说,“这台水田平整机外展不平就作业的话,就会导致水田不平,秧苗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不过有了农机科技志愿者,农忙时机具出现问题打个电话就马上过来了,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据蔡亮介绍,“三夏”农忙期间,农机志愿者服务队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农机主推技术的宣传、指导以及做好农机作业的技术服务保障工作。“我们志愿者服务队分成四个小组,向各个镇区公布联系方式,每组负责2-3个镇区开展巡回服务,帮助各镇区农机维修中心、合作社、机手解决遇到的农机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等各类问题。”蔡亮说,“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广大农民机手,服务社会,应该说也是我们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每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后,你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感激之情,心里也会觉得快乐和自豪。同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也得到了锻炼提升。我们希望在服务过程中能够把更多农机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农民机手,让他们不用再为机具出现问题而担心、烦恼。”
“从2012年起,为响应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开展农机志愿服务的倡议,我市以我们农机推广站技术骨干为班底,正式组建了张家港市农机青年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初也只有十人左右。几年来,随着农机科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不断地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目前整个志愿者队伍人数已达到近30人,包括我们推广站的技术骨干、各镇农机管理员、镇级农机维修中心人员和部分销售企业的技术人员等。平均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600小时,为全市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农机科技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市为农服务的一个品牌。”张家港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蔡东林介绍道。张家港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是江苏省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江苏省农机部门已组织了13个支队和63个服务分队共1000多名科技志愿者,全部深入到田间地头,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2800多个,累计排除各类机械故障19000多台次,技术培训2000多期,培训人数27000人次,为全省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的建立
说起江苏省第一支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已经是9年前的事了。但是江阴市农机推广中心主任钱信浩却记忆犹新,“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农机作业。但是,农机多了,服务就跟不上了。农机集中作业都是在抢农时的时候,机器坏了谁也受不了。所以,当时我们就商量着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当时,我们还叫‘青年农机志愿者服务队’,这么多年过去了,青年也变中年了。”说到这,钱信浩爽朗地笑了起来。据他介绍,江阴市农机科技志愿服务队成立9年多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民增收”为宗旨,服务内容包括农机具的修理,农机技术、信息的咨询,高效农业机具配置,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等。累计排除各类机械故障6300多台次,大修机器800多台次,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6000多人次。2018年,整合成立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服务队(江阴支队)。
“这几年,农业向着全程全面方向发展,农机不仅用在水稻、小麦生产上,蔬菜、林果、水产、茶叶等各种作物都需要机械化,机械的种类增加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对此,我们也要不断扩展志愿者的队伍,不断补充新的力量。除了县里的农机推广人员以外,志愿者队伍还可以吸纳农机合作社、经销商、企业等加入。”钱信浩说。江阴市雪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雪峰就是新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一分子。今年40出头的程雪峰已经接触农机20多年了,之前还做过农机配件的生意,“因为与农机接触的时间久了,也成了个农机行家,机器有个什么毛病基本都能看出来。再说都是做农业的,了解农民在农忙时机器坏了那种心情。合作社也有这个服务的能力,加入志愿者队伍挺好的。”程雪峰笑着说。
据钱信浩介绍,江阴市成立了第一支志愿服务队发展至今,共拥有志愿者45名,在抢收抢种的关键节点,志愿服务人员分成3个服务小组、1个应急小组、1个机动小组,分组分片、责任到人,下沉到各镇村间场院、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合作社,进行忙前插秧机整修检查,忙中插秧机故障抢修工作,忙后插秧机等机具的入库保养。钱信浩说:“我们要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保证他们不仅懂技术、会修机器,还能讲技术。现在,在我们江阴,年纪最小的农机科技志愿者只有25岁,培养了4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记者在稻田里见到了正在为农户检修插秧机的25岁志愿者杨忆宁,“刚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农忙,就跟着有经验的前辈从这块地跑到那块地,从大早上忙到吃中午饭一口水都来不及喝是常有的事。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进步也快。现在,植保机、插秧机、微耕机基本上什么农机都能修理了。每次修好一台机器都特别有成就感,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杨忆宁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一组多元”是方向
3月15日,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启动仪式在江都举行,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长陈新华宣读了倡议书,号召全省农机科技人员行动起来,加入到这个光荣的行列中;6月8日,在无锡举办的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动员大会上,要求各地区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服务地点、落实到人,把服务工作做到实处……正是经过一系列工作的努力,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日渐成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春耕备耕、夏播夏种、秋收秋种几个农忙的时间段,志愿者无偿提供机具作业前检修、作业中抢修、作业后保养入库的服务。农闲时无偿提供机手培训,保证机手能够会用、用好新装备、新技术。”
江苏省各地区农机部门对志愿者工作积极响应,“在我市,目前志愿服务工作已贯穿全年,涵盖了农机推广、培训和服务等多个方面,主要服务包括:忙前技术培训、检修保养,忙中巡回指导、应急抢修,忙后入库指导、科普宣传等。6月初,我们的志愿服务还和农委‘党建引领、绿动港城’项目相结合,组织了‘体验种植、收获成长’的未成年人关爱项目,组织小朋友们到田里现场感受机插秧氛围,通过小朋友们的感观认识宣传了我们的农机化工作,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李东林告诉记者。
吴健对几年来志愿者们对合作社的无偿服务充满了感激之情,“平时他们经常过来,指导合作社农机机务管理工作,培训我们合作社机手,提高机手的农机操作技能水平,还能够针对合作社的一些情况,对合作社的建设、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指出方向,帮助我把合作社做得更好。”
“农机科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不能仅依靠农机推广人员,未来,我们要朝着‘一组多元’的方向发展,以推广站作为中心力量,将农机合作社、企业、经销商等协调组织起来,使农机志愿者服务更加全面、更加健全。”陈新华对未来农机科技志愿者发展信心满满。
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告诉记者,组建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是江苏省强化新时代农机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创新之举,农机志愿者不仅仅局限于农机推广系统,而是面向全省农机系统,积极吸收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吸收了一批农机专业的学生,不但壮大了志愿者队伍,也让他们在深入农村一线、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了为农服务的情怀。他希望各级农机部门、农机科研院所、农机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机专业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走进农村,深入基层,服务农民,增长才干,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