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来了一批“神秘而特殊”的运动员,他们是来自青海省基层农机系统的48名农机人,他们正在这里进行一场农机大比武。当晚比赛理论考试,内容是农机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第二天一大早,洗去一脸的疲惫,他们又精神饱满地来到了位于多巴训练基地不远的湟中县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参加“活塞环安装、联合收割机场地驾驶、播种机播量调整”三项实际操作的比赛。
这次活动由青海省农牧工会、省农机局主办,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选拔出一批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机技术标兵。竞赛在内容和形式上作注重实践,理论试题和技能操作均紧贴日常农机化工作。主办单位在在竞赛项目选择和评分标准制定过程中,多次征求意见、建议。竞赛以创新的思路为指引、周密的安排部署为手段、扎实的工作为依托。竞赛之初制定了竞赛大纲和实施方案。各环节紧紧相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竞赛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竞赛活动分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州、市农机推广(管理)站组织实施,各县、区农机推广(管理)站组队参赛。每支参赛代表队由1名领队和3名队员组成。领队由农机站负责同志担任,队员由农机站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组成。复赛由省站负责组织实施,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竞赛两个环节。进入复赛的16个参赛队、48名参赛队员。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在紧张、有序、精彩、公正的氛围中,决出了三个项目的一、二、三等奖和各个单位项的前10名。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青海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57.4%,全省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农业机械化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青海省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农机技能竞赛,涌现出一批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在展示高原“农机工匠”高超技艺的同时,在农机化生产、农机具推广应用中,发挥了技术骨干和主力军作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不断破解农机化生产中的各种难题,充分体现了农机技能竞赛的实际效果。技能竞赛,提高了全省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快了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激发出新活力、催生了新动能。
青海省农牧厅党组成员、首席兽医师孙应祥说:“农机化发展的基础是机具,重点是技术,而关键在人才。农机技术推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向农民传授农牧业生产新理念和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目的就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引领、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牧民群众掌握新技术、使用新装备,推动农牧业生产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的发展。”
青海省农牧机推广站何彦武站长说:“农机技能竞赛给我省农机人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比学赶超’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激发全省农机人的竞争意识,人人学习先进技术,个个争当状元。通过竞赛的开展,引导全省农机人行动起来,思考农机事业的发展路子,集思广益;形成人人学习新技术的良好氛围。在这次技能竞赛平台上,各参赛选手表现出了较强的团队意识和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全省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风采,是‘两学一做’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全省农机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次检阅。竞赛活动从基层抓起,促进了农机队伍建设,提升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