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化油料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中期总结会在哈尔滨召开

发布时间:2018-08-17

 

20180816120630801476.jpg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智能化油料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的工作安排,穗粒类收获机械化团队于7月28日-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项目中期总结会。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任务负责人以及各参加单位的主要研发人员参加了会议,我所科技处常春副处长、王祎娜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还特邀了江苏苏港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艳参加会议并做课题经费使用管理专题讲座。

哈林机所的徐克生副所长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词。常春副处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讲话,对该项目各参加单位的实力给予肯定,同时提出国家对重点研发计划的各项要求以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希望本项目能够真正带动我国油料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本项目设5个课题一个专项任务,针对油菜、花生、油葵、油茶4种油料作物开展机械化、智能化收获装备研究。每个课题和专项任务单独汇报,各参加单位具体介绍项目执行期内开展的各项工作。每个课题汇报完后还专门进行讨论,执行专家组质询。

“油菜智能化低损失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开展了落粒回收低损割台、油菜低损高效脱粒分离、油菜切纵流有序脱粒分离技术、油菜脱出物自适应高效清选技术、油菜割晒两边有序输送中央强制铺放技术、两节齿带式液压仿形捡拾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集成全液压底盘及控制技术、电液模块化动力接口技术、工作部件工作参数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作业质量监控等智能化技术,已成功研制智能化高效油菜轮式联合收割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高地隙中央强制铺放割晒机和油菜捡拾脱粒机各一种,性能指标达到中期考核要求。

“花生智能化高效联合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开展了对垄有序夹持合并输送技术、智能控制等深挖拔起秧技术、摘果辊转速及功耗、清选筛振动频率及振幅等参数技术研究,开展系统技术集成,完成了高效智能花生联合收获机整机设计与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全国典型产区花生种植与收获模式的调研与分析初步拟定适宜联合收获的花生栽培模式;开展了花生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设计,制定了研究方案。

“花生智能化两段式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对挖掘限深、导向铺放技术、花生捡拾摘果机捡拾装置、摘果装置、清选装置及共性控制与驱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整机设计方案,完成了4HT-2型花生条铺收获机、4HT-6型三垄六行花生条铺收获机、4HJL-2500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研制。同时进行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嵌入式控制系统、液压驱动控制、农机辅助驾驶控制、状态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实质性的进行花生收获机装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自主导航与控制专用软件以及基于云平台和多传感器融合的农机故障诊断与感知等工作,解决花生收获过程中精准度低、一致性差、机械智能化水平低等适应性问题。

“油葵智能化高效联合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针对油葵葵盘硕大,受碰撞或挤压时,籽粒易提前脱落造成飞溅损失,通过对国内外油葵收获机割台研究现状分析,对三种类型的割台即拨禾轮式、拨禾链式以及拨禾轮与拨禾链糅合式设计了4套台架。通过对植株物理机械特性研究、收获过程高速摄影分析、仿真分析、结构创新等研制了油葵割台3套。该项目还对新疆油葵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油葵物理特性,设计了油葵脱粒试验台,并试制了4种分离滚筒。

“油茶籽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设计了油茶机械化采摘装置的多轮方案,并进行加工试验:振动拍打式油茶采摘装置,通过振动杆对果树枝干进行敲打采摘油茶果;多缸环抱式电磁振动油茶果采摘装置,通过环绕升降-包裹-树体抱紧-振动拍打-果实收集实现油茶果采摘与收集;双机械臂的固根摇枝式油茶果采摘装置,通过固定树根-选择采摘位置-夹住枝条-摆动脱果-松开枝条-重新选择采摘位置等连续动作实现采摘。该课题在深入调研油茶林地特征、物料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分时四轮铰接驱动底盘装备1套,制定了1项油茶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种植模式,研制了油茶籽处理成套自动化生产线1条。

智能化共性技术作为一个专项任务研究了油料作物收获的智能化共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与收获装备匹配的智能化系统,实现收获装备的整机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及自动监控功能。研制的油料作物智能化多参数检测和控制系统移栽部分收获机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最后项目首席吴崇友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与下一步工作安排。通过各参加单位的不懈努力本项目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油菜收获损失率大幅降低,超额完成中期指标;分段收获机具首次研制成功。②花生三种收获装备不仅性能得到提升,智能化水平也提高了。③油葵收获装备完成指标任务,需抓紧时间进行田间试验。④油茶拨壳技术提升较快,摘果装置与铰接式驱动底盘需改进完善争取有所突破,同时需要加强摘果装置与种植农艺的配合。⑤智能化技术取得很大进展,通用性、开放性的监控系统的实用性得到初步应用和验证。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申报了多项专利,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成果显著。吴崇友首席也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①课题承担单位切实负起责任,针对进度较慢的课题在实现机械化功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与智能化融合。②加强试验示范,优化提升机具性能,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穗粒类收获机械化团队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