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黄河流域棉花全程机械化共建基地推进会在河北省南宫市召开。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南宫)基地组织单位是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实施单位为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南宫市农业局。实施地点在南宫市国营棉花原种场,种植品种为冀2658和冀3816,示范面积200亩,从整地、播种、施肥、中耕、化控、除草、采收和秸秆还田(或回收)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支撑为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棉花专业组和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全程机械化岗位。
参加本次推进会的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为首的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棉花专业组专家团队、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处长姚海、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戎美瑞、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站长史家益、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林永增及全程机械化岗位、部分试验站人员、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江平,以及山东省无棣县农机局、无棣县景国农机服务合作社、邢台市农业局、南宫市市政府,南宫市农业局和南宫市国营棉种场和相关农机企业等50余人。
与会代表首先来到了位于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查看共建基地的建设情况与棉花长势情况,耿军义研究员为棉花专家组成员详细介绍了棉花的管理过程与长势情况,并一一解答了专家组成员的疑问。随后,观看了植保机械的现场作业,参观了农场的相关机械。
在此之后,所有人来到了南宫市政府召开了室内交流会。南宫市副市长霍秀申首先就南宫市棉花种植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南宫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常年棉花种植面积达40万亩以上。作为河北省黄河流域棉花市场全程机械化试点县市,南宫市将全力支持试点工作,辅助农业、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开展试验示范的技术指导,开展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戎美瑞局长指出,棉花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近几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度减少,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棉花生长周期长、生长管理复杂且步骤繁多、人工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而机械化水平低下。因此,2016年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棉花重点工作由追求高产转到提质增效后,河北省按照统一部署,承担了棉花的创新项目,开展了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建立了棉花农机农艺相结合以及高端棉花生产的示范点,根据棉花机械化的采收需要,改进了棉花的种植基数,筛选和培育了适合机采的品种,着力探索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途径。现在,通过共建基地的建设,引进新疆的先进技术,河北省将加快吸收效仿,形成一套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适合于河北省的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
林永增首席专家表示,我国棉花主产地主要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新疆地区,地域差别巨大,农机农艺相融合难度很大,需要多个学科的配合,因此,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棉花创新团队将会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共建基地的需要,为促进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河北省棉花产业体系全程机械化岗位专家王建合研究员就棉花全程机械化进展情况做了简要汇报。
在此之后,专家组各成员对南宫共建基地提出了问题与建议,陈学庚院士对南宫共建基地的前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土地平整、土地深松、播前整地、自动驾驶、地膜标准、装备集成、种子遴选、田间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陈院士强调,后期的田间管理是棉花种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要做到因地、因时、因苗管理,达到棉花“壮而不疯”,确保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脱叶剂的喷洒时间一般在棉花上部铃龄期达到40天以上,吐絮率达到40%~60%,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16℃,后期管理决不能放松。
据悉,此次推进会是新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交流考察活动的第一部分,随后还将赴山东和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交流学习,以促进河北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加强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经验在河北省的技术集成应用,区域协同探索形成适合河北省棉花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