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土地谋发展 做好经营创佳绩——记蓝田县铁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兀旭红

发布时间:2018-08-26

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边,这里丘陵沟壑纵横、坡塬众多,风景优美。在县城西北,有一个曳湖镇,穿过集镇,顺着大路往北走,上塬,穿过几个村子之后,道路变得狭窄起来,陡起来,盘沿向上,拐过几个弯后,来到了塬上一个相对开阔平坦的地方,这便是西安市蓝田县铁骑农机合作社所在地。

合作社理事长兀旭红,今年45岁,是个地地道道的蓝田人。2003年当他看到自己村里和周边村子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打工去了,家家户户的承包地渐渐荒芜或不再精心耕作,大片土地撂荒,无人耕种。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便成立了绿岭农场,尝试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经过10年的发展,他于2014年5月注册成立了蓝田县铁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机农业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创业、拼搏之路。

规模经营 科学管理

兀旭红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开展承包流转土地和“土地代管”等农机作业服务。他通过合理利用现有人力和机械资源,流转土地560亩(1亩约等于0.067hm2),托管土地8 500余亩,并与家庭劳动力欠缺的农户签订合同,代管承包土地;按照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耕机收、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生产;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服务周到”的原则,以服务社员、服务农民为宗旨,带领社员围绕农业生产耕、种、收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参与周边村落农作物的耕、种、收、管,极大地提高了机具作业效率和机械化水平,逐步带领社员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兀旭红深知,土地增产还是要靠科技。在各级农机、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流转和委托代管的土地里,先后实施了良种精选、测土配方施肥、宽幅播种、地表水土流失实时监测补充等科学种田方法,促进粮食种植走向科学精细之路,也使当地由只种单茬小麦的传统耕种模式改变为年小麦、玉米两茬种植,实现了“科学管理出效益”。2017年,铁骑合作社创造服务产值115万元,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守初心 提质增效

在组织生产中,铁骑合作社采取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民组织起来,以“五统一”模式进行生产,使当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品质不断提升,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单家独户种地的难题,也让农民分享了土地增值、粮食增产的收益,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正印证了合作社“构建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粮食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农民科学种田问题,更好地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和初心。

合作社因地制宜,利用流转和托管的土地,整合农机资源,做好规模经营,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的同时,2017年安装粮食烘干塔2组,以土地流转、粮食规模种植、农机作业服务、种子农药供应等为服务项目建立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合作社利用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仅4年时间,合作社成员就由成立时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62人,资产由成立时的3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835万元,2017年创收1 000多万元,服务规模、服务范围、投资规模逐步提升,社员人数逐步增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态势。

辛勤付出 收获满满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优秀示范社”“全国种粮大户”“示范家庭农场”“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块块荣誉奖牌挂满了整个墙面。近几年,合作社在不断发展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及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理事长兀旭红本人也因对当地粮食生产的贡献,于2014年12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2016年铁骑合作社被授予“西安市示范合作社”,绿岭农场被授予“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兀旭红也被西安市人社局评为“西安市农村拔尖人才”,2017年4月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第四批新型高级职业农民。2018年3月18日,在西安市首届“农民节”上,兀旭红荣获“西安市十佳杰出农民”称号,走上红地毯,受到了西安市委王永康书记的颁奖和鼓励。

面对荣誉,兀旭红想的更多的是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下一步,他打算同村里联系,以本村兀姓族群起源、发展为起点,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农业、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模式。衷心祝愿兀旭红和他的合作社在以后的道路中“铁骑”征战,勇往直前。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