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31日,棉花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现场观摩及研讨活动在荆州市举办。省农业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杨朝新、省农机局质管处二级调研员秦少兰、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羿国香、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组棉花专家组成员、荆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陈险峰、荆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大勇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活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二级调研员罗颖主持活动。
与会代表观摩了大垸农场棉花提质增效示范样板及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演示现场;分析了棉花生产形势,交流了棉花轻简化栽培与机械化生产经验,研讨了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进一步理清了推动我省棉花产业发展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进步的思路。
近年来,我省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和枝江市等地在棉花生产机械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数据,目前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在八大作物里面排倒数第二,垫底的是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1%,水稻、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都在83%左右,油菜达63%,玉米达52%,大豆达38%。总体来看,油料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远低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受市场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业产出效益低等因素制约,棉花产业发展徘徊不前,棉花种植面积下滑严重,价格持续走低。鉴于目前形势,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与轻简化生产是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是落实省农业厅粮棉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重要环节,是弥补全程全面机械化短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还面临着采棉机和配套设备价格昂贵,配套技术项目复杂、要求高等发展难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下一步,将重点从加快培育适宜机采的品种,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强化技术培训等方面努力,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
据悉,监利县大垸农场棉花项目示范面积1500余亩,采用短季棉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种植品种为短季棉-晶华棉116,亩平均密度3880株,目前长势良好,平均株高129厘米,平均果枝数16.3盘,亩均成桃数23590个,小桃数30652个,专家预测今年是个丰收年,示范区棉花亩产可达到600斤左右,可实现亩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