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秸秆养牛,年获利近50万元!

发布时间:2018-10-02

变废为宝

在湖北孝昌花西乡黄土砦村的一个名叫张波的80后青年,将玉米、稻草秸秆制成饲料喂牛,既解决了当地农民露天烧秸秆的问题,又变废为宝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640.webp.jpg

近日,记者来到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张波的养牛场,进门便听见切草机的轰鸣声,饲养员正在为牛准备“晚饭”。100余头健硕的肉牛盯着圈舍外鲜嫩的草料,时不时地哞叫一声。

640.webp (1).jpg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秸秆回收了之后,经过粉碎,加工,再给牛吃,有助于牛消化。

640.webp (2).jpg

37岁的张波以前是一名退伍军人,后来在外打工,看到养牛发展前景广阔,经过多方考察,回村后,他动用多年积蓄,学习养殖经验、购买种牛,正式开始自己的养牛生涯。

640.webp (3).jpg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这自由些,发展空间比较大。现在在外面打工都蛮难,想到自己家乡资源丰富,想回来创业,这方面政府给予支持,用地各方面都给了帮助。

640.webp (4).jpg

养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场地、资金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尽管困难重重,张波依然坚持着。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养牛,疾病的预防这些方面,最开始我们刚步入这个行业都不懂,我们每个乡里都有指导员,县里也都有技术指导员,组织学习,特别是对肉牛的养殖学习,不断学习加上自己摸索,一般的小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

640.webp (5).jpg

在养牛过程中,张波经常请教县、乡畜牧局的技术指导员,经过不断潜心研究饲养、疫病防治知识,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养牛行家。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感觉现在已经步入喂牛的第四年了,该坚持的都已经坚持过来了,进入了盈利期状态,感觉自己这条路算是走出来了,这种模式算是搞出来了。

640.webp (6).jpg

通过科学养殖,张波去年卖出近40多头牛,年收入达50余万元。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我这个模式主要是母牛繁殖,自繁自养的模式,前两年是投入期,第三年开始进入收益期,现在每年出栏肉牛四十多头,收入这块是五十多万的利润。

640.webp (9).jpg

在张波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朴实的想法,就是用自己创业成功来回报村里的乡亲。花西乡是农业大乡,往年每逢夏收秋收,怎么处置大量的秸秆废料成了农民的老大难问题。张波通过免费帮周边村民回收农作物秸秆制成饲料用于养牛,既解决了养殖场的饲料问题,又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秸秆我们回收了之后,农民不需要再去投入劳力、资金收秸秆。第二,它不用焚烧,国家现在禁止焚烧,我们把秸秆回收了之后,当成饲料来喂牛,是很好的方法,我们现在就达到双赢的模式。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在张波养殖场的带动下,大大增加了当地玉米、稻草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让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根植农村。

640.webp (10).jpg

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 张波

下一步打算扩大秸秆回收,自己的种牛还要扩大,更多的去回收秸秆,用来喂牛。同时,周围的贫困户也可以到我这里来打工。周边也有很多已经在养牛的,想养牛的朋友都过来向我学习我这个模式,秸秆回收来养牛,心里当然很开心,很乐意帮助他们。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