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绿色的田野上 ——稷山县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8-10-14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发祥地,也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这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涌现出一批现代化新型农业服务组织。而玉丰农机合作社无疑当属其中的佼佼者,既是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也是当地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

近年来,玉丰农机合作社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多种经营、土地托管和流转、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探索,让合作社更添风采,目前该社农机作业范围已由原来的周边几个村扩大到稷山县3个乡镇20个村4万亩次,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最多、农机服务辐射面积最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当好农机服务排头兵

走进玉丰农机合作社院内,宽敞的机棚库里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一字排开,玉米联合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从耕种收管运到维修装备,甚至包括工程机械,可谓无所不有;办公室的墙面上悬挂着一面面耀眼的奖牌,“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山西省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社”……印证着玉丰农机合作社20年来的光辉与荣耀。而合作社理事长白玉中的话更让我们明白一家老牌农机合作社发展至今的立身之本与动力之源。“现在的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快,以前老旧的农业机械已经被大功率、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取代,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唯有紧跟政策步伐,立足市场需求,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持续发展。”

白玉中是土生土长的稷山县白辛村人,从小看着父辈、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而自己也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心里总想着自己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反复思量,1995年,白玉中投资2万多元率先买了1台“农用小四轮”,和白玉奎等兄弟5人成立了玉丰农机服务站,在为自家耕种责任田的同时,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拉土、送粪、耕田、播种、打场等服务,每年收入二三万元,自此开启了20多年的农机服务征程。

2000年,玉丰农机服务站又投资购买了2台上海50型拖拉机和1台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成为当地农机服务领域里的佼佼者,被县农机局确定为汾南农机服务点。2007年,乘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东风,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势而生。历经20多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全市、全县先进行列、入社社员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65人;各种机车由原来的10台增加到50余台,机具由原来的20台(件)增加到90台(件);拥有车库、机棚、驾驶员培训场地及维修场地,成为集办公、培训、食宿、洗车、维修农机生产作业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机服务组织。

打响优质服务品牌

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时就秉持“依法注册、规范管理、市场运作、企业运营、效益明显”的原则,致力于打造高标准、规范化、叫得响的合作社品牌。

多年来,合作社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农机作业质量,以良好的运作机制、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促进合作社发展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科学化管理。合作社根据机型、工种、岗位的不同,划分为田间作业、工程机械、机具维修、土地流转、综合服务5个小组,分组管理。各组作业有田间记录、农户签字,社内有汇总,在分配上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在各组之间人员调配上,按照各组工程量情况、人员技能、社员出勤、工作效益核算领工资,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社员年均可收入3~4万元。

执证上岗制。合作社里所有机车必须经过年审才能生产作业,所有机手必须持驾驶员培训合格证上岗,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劳动保险。每台机车配备安全员,佩戴安全标识,统一服装,挂牌作业。

优质化服务。合作社坚持“服务至上、合理收费”“农户满意后再付款”的原则,对复转军人、本社成员每亩让利5元,每年4万多亩的作业量,让利总额高达20余万元;还对经济困难户、五保户实行减免费作业,这一善举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为合作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为适应农机化发展新要求,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坚持技能培训经常化。据统计,2008 年以来,该社先后组织社员和当地学员参加各级驾驶员培训300余人次,实现了驾驶员培训率100%。一方面为新驾驶员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有利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该社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大中安全生产事故。

当好土地托管“地保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许多村庄成为只剩老人、儿童留守的“空心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稷山县农机部门鼓励引导下,大力推动“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与土地流转,尝试走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路。何为托管?即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农户只需要每亩每年交付一定的托管费就能当“甩手掌柜”,种子、化肥、农药、种植、管理、收割,甚至出售都不用自己管,合作社实行技术、农资、耕种、管理、收获和销售“六统一”。

土地托管后收益如何?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每亩地包含小麦、玉米两季的种子及肥料,以及土地深松、旋耕和播种、农药和除草剂、浇水、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市场价需要1 100元/亩左右,而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每年每亩交付八九百元的托管费,就可以坐等收益了,外出打工、土地收益两不误。

合作社的收益在哪里?托管土地后,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集约化管理,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了耕种管理效率,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另外,种子、农药均是厂家直接供应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比农民自己买要便宜很多。另外,合作社还流转土地30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合作社增加收益10余万元。

示范带动 探索多元化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社会资本介入农机服务这一洼地,在做大农机服务这一块“蛋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僧多肉少”、作业市场趋于饱和、恶意竞争……为了改变现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开展多种经营,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向机具维修、农资销售、农田基本建设、工程运输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与县农机部门沟通,争取项目扶持。县农机部门极为重视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中心杨玉泉主任多次带队深入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情,提出指导建议,并在符合政策要求的条件下,设法为合作社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如农机购置补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都优先向合作社倾斜。

2017年,稷山县农机部门利用农机示范县建设项目,选择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础好、积极性高、有发展潜力、有带动效应的合作社作为建设对象。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完成机库建设600 m2,为15台小麦和玉米收获机、16台拖拉机安装了GPS作业监测设备,提升合作社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在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稷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促进了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总数已达32个,社员总人数达到537人,其中规模较大、功能较强、效益较好、经营比较规范的农机合作社有14个。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要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正印证了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正逐步成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