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9月26日,1台崭新的番薯分级机和1台番薯杀秧机同时落户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保安村的春成番薯专业合作社。“有了番薯分级机和番薯杀秧机,可以说,我们基地已经实现了番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不仅保证了番薯的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了番薯的‘卖相’,还大大减少了用工用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合作社理事长陈忠春乐呵呵地说。
桐庐县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地貌特征,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生产为主业。由于山地资源丰富,山上的梯田、山涧的山垅田和一般的边角田块及自留地,都是农民种植番薯的好田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杂粮”的番薯因具有味美甘甜、营养丰富,且番薯生产基地在桐庐悄然兴起,形成具有一定面积的番薯种植规模。据统计,目前桐庐番薯生产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3万亩,50亩以上种植面积的番薯生产基地26个。
由于番薯生产向来是以纯人工种植,翻地、起垄、扦插、管理、割藤、挖番薯等一整套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对上了规模的番薯生产基地来说,总是体现出雇用工难、生产进度跟不上和生产成本过高等难点问题。为此,桐庐县农机部门针对番薯种植特点,积极引导农民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番薯种植方向发展。并通过外出考察、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从去年开始,在桐庐春成番薯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番薯生产机械化引进试范工作。目前该基地已引进了拖拉机、旋耕机、起垄机、杀秧机、收获机等先进的番薯生产机械,在桐庐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番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雏形”,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机械化的番薯生产路子。
据陈忠春介绍,他种植了170余亩小香薯,每季用工成本约25万元。现在不仅雇工难,工资又高,开展番薯生产难度较大。自从农业机械的引进,机械化效率达到了人工作业的60—90余倍,生产成本降低了10余万元。人工起垄一天0.5亩,机械化起垄达到了20余亩;人工杀秧一天0.8亩,机器杀秧轻松达到25亩,而且番薯藤切碎还田肥地;番薯分级一直以工人拣选为主,大小无法统一,而番薯分级机拣选,达到同一重量、同一大小,“卖相”较好,而且10个工人分拣一天的量,机器只需1小时就能完成,并且只需2个工人。
“如今我们基地种番薯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后我还可以扩大番薯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化为我解决了雇工难、成本高、误季节等难题,为开展番薯生产如虎添翼!”陈忠春激动地说。
桐庐县农机管理总站负责人表示,为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同时,还将积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养殖、水产、林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为桐庐县“大农林”生产真正达到“机器换人”的目的,使桐庐农民感受到“有尊严”的劳动,让农业机械成为推动整个“大农林”生产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方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