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滦州百信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断尝试,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种田的方式,由农民购买合作社全程服务的方法,有效破解了土地经营散、农技推广难、种粮效益低等难题,终于走出了一条分户承包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规模经营之路。当问到“成功”的秘诀,用百信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秀云自己的话说,最朴素的法子就是最奏效的——永远坚持“我让农民成股东,我为农民做长工”,以优质务实的服务赢得农民的信任。
土地托管——
“命根子”变成“钱袋子”
“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乡亲们可以安心出去务工,不用下地劳作还有收益,合作社种地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郭秀云指出了现在农村的现状,“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地只能依靠留守的老人来种,或者直接抛了荒,这是很多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郭秀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农民自己种田,一亩地得投入500多元。但如果把地托管给合作社,以花生为例,每亩服务费350元,钱花的少了,还不用自己下地。合作社给用的都是优质的种子、农药、化肥,每亩还能增产200斤。按小麦、花生、玉米两年三茬总的算下来,每年每亩能多挣1500元。
合作社的优势,正是把分户零散的地块整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为农民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服务。
“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田块分散,土地产出效益低。”滦州市农牧局农机处处长郑国江坦言,“土地托管服务便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把小田块变成大场田,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难题,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我们是想踏踏实实为农民做事,托管土地的服务都是透明公开的。每季作物种植前,合作社都会张贴托管服务套餐的具体项目和费用。合作社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中采购的,单说农资一项,就能为农户省五六十元。农民拿我们的价格与市场价一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郭秀云说道。
经过八年的摸索,郭秀云对经营合作社深有感触:“农民的要求虽然千差万别,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获得实打实的实惠和收益。跟农民打交道不能耍花架子,得怀着真诚的心为他们谋最大化的利,让农民打心眼儿里认可你。”郭秀云按“按茬托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将产的粮食高于市价收购,卖不卖给合作社,农户可以自由选择。
规模出效益。就这样,合作社一步步将土地“变零为整”,打造农民利益共同体,让土地托管在田间“扎根”。短短八年,百信合作社已发展合作分社52个,农机手79名,社员1.8万户。农民受益,百信合作社的收益也是连年攀升,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9500多万元,纯利润超过1000万元。
百信合作社不仅做大了规模,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农民的心。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百信合作社成功地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诚信体系。”河北省农机局副局长郭恒分析道,“土地托管,把家庭分散经营与合作社统一服务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了规模经营,让土地增效,又减轻了经营主体前期投入成本过高等风险隐患,实现了土地、农资、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起农业专业化服务运作体系,带动了先进生产技术与农业机械在大面积地块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相关主体的企业化运行。”
提高收益的手段之一,就是规避风险。“我们留足了充裕的资金为托管的田地统一购买保险,提高各类土地的抗风险能力,尽量把天灾等给经营主体和农户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郭秀云说道,通过规模经营、科学种田,可以深挖土地的潜力,真正把土地这一农民的“命根子”变成“钱袋子”,这些都是农民看得见、摸得到的好处。
鼓励入股——
“旧把式”趟出“新路子”
在合作社已经实现规模化运作之后,如何让合作社、分社负责人、农机手都有积极性把地种好,成为郭秀云思考的重点:既要让合作社各个节点的运作环环相扣,又要通过科学的机制架构将利益均衡分配,把参与各方的利益都捆绑到了耕地上,把所有人的心思都集聚到怎么种好地上,取得更高的收益。
于是,在2017年,百信合作社开展了一项全新尝试——大面积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加入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经营。
“土地入股后,农民可以获得每亩地最低保障300元,村委会获得每亩最低服务费30元。取得收益后,农民分红60%,合作社分红40%。此外,合作社再把收益中的10%分给村委会。”郭秀云介绍,新的尝试不仅解决了村委会零收入的问题,还扩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来源。
按照这一规定,入股规模越大,农户、分社负责人和合作社收入越高;入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实惠也就越多。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集合各方力量,劲往一处使、油往一处加,这是百信合作社得以迅速扩张的又一重要原因。
“分社负责人是这套机制可以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郭秀云介绍道,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她做了16年的农资销售,认识了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还有威望较高的村民。“他们熟悉村里情况,便于跟本村人打交道,把他们发展成分社负责人,可以把服务在各个村子本土化,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干得好的负责人,一年能有20多万的收益呢!”
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分社负责人自然会想办法提供更优质服务,扩大土地入股规模。在采访过程中,滦州市雷庄镇分社负责人郝俊宇正好找到郭秀云,说又有2000亩土地要求入股。郝俊宇告诉记者:“做负责人确实很累,我们每天下田观察作物长势,关键农时不敢马虎,关键农技也要落实到位。但收成好了,农民们也高兴,我们的收入也能提高,一年挣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
合作社的另一关键力量便是农机手。“我们机手大多是带机入社,合作社只需要集中资金购买最先进或个人无力购买的农机即可。然后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省心又省油,作业效率提高了,效益也提升了。对我们农机手而言,以前田块分散、信息不畅,找活儿那叫一个操心,还要奔波作业。加入百信合作社以后,可以在成方连片的大田块作业,真的很省心,收入还翻了番。”农机手郭永军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收,合作社又投资了100多万元购进了4台高杆作物喷雾机和2台意大利进口的风送式远程喷雾机,让日作业能力达到3000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还有20台玉米专用免耕深松精量播种机,可实现种肥同播,节肥节种,亩均增产10%左右,节约成本30—60元/亩,比人工效率提高了近30倍。”郭秀云介绍道,合作社配备花生分选机1台、玉米收割机10台,玉米脱粒机、筛选机械等,并购进粮食烘干塔,有效解决了农民的粮食晾晒问题。
目前,土地经营权入股业务已成为百信合作社仅次于土地托管的第二大主营业务。“今年,合作社实现土地入股2万多亩。我们要让农民看到,合作社有能力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农业发展,百信种地足够专业,大家可以放心将地交给我们,保证省心还挣钱。”郭秀云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了现代农业实践的“大智慧”,用“旧把式”趟出了“新路子”。
瞄准市场——
“长寿果”崩出“金豆子”
花生俗称“长寿果”,是压榨植物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一直深受北方人喜爱。普通花生油中油酸含量在36%—67%,而高油酸花生品种能到75%以上,并且高油酸能够选择性地调节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成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敏锐的郭秀云“嗅”到了高油酸花生的发展前景。2015年,郭秀云果断引进了几十种高油酸和水果花生等品种逐一进行优选,将8万亩土地建成了“高油酸花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用国外先进生物技术进行试验。最终,筛选出了冀花11、13、16等品种进行扩繁与生物无公害处理,并进行了土地深翻和土壤改良。在试验过程中,合作社使用先进的植保机械加强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控,用自动化机器进行收割。
在农艺方面,百信合作社专门拿出800亩土地作为“科技试验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花生研究所、唐山市农业科学院、唐山植保植检站、滦州农牧局等多家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合作,在粮油高产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作物栽培及施肥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突破。目前,合作社花生每亩已实现增产100多公斤。
在大力提倡绿色发展、质量强农、品牌强农的大背景下,为深入推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百信紧紧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目标,开展高油酸花生品种筛选和技术集成,积极开展高油酸花生品种评估工作,根据筛选出的品种集成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制定高油酸花生保纯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合作社全面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生物农药、高科技耕种植保,保障了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性。我们已将这种高油酸的‘滦县花生(东路花生)’成功申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两年,合作社还购进了花生精选机,把花生果分选用于种植、榨油或当做水果花生。如今,合作社已与鲁花集团以及中铁公司等大企业签订合同,实行‘以销定产’,产多少花生都能卖出去,而且价格还比市场价高。”郭秀云打趣地说,“现在,我们找到了合作的炼油厂,年产可以达到20万吨,每吨利用能到1000元。眼看着这‘长寿果’崩出了‘金豆子’,我都为高油酸花生而疯狂了!”
“百信合作社在高油酸花生的生产过程中与当地农牧局联手打造农技推广‘1+1模式’,由农牧局派遣农技服务人员到合作社进行指导培训,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首席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本地农技推广服务小组为纽带、先进的农业设备为主力,成功实现了高校科研与基地生产的对接,高油酸花生的生产与推广新模式初步形成。”滦州市农牧局农机推广管理站站长吴凤清介绍道。
“百信合作社以绿色农业为纽带拓宽发展领域,走出了一条节水节肥节药的可持续、可循环、可复制的现代化生态农业道路,加快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郭恒表示。
科学种田——
“短链条”做成“大产业”
规模经营,让合作社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但有了规模,要管理的地也更广了、要养活的人更多了,想进一步“把地种好”,就要向科学种田要效益,将“短链条”做成“大产业”。
这就需要更新服务管理理念。“想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统一采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到统一品牌化销售及秸秆回收废物利用,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累了多年农业生产经验的郭秀云深知,必须将各类资源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才能起到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加油站”作用。
郭秀云表示,合作社充分发挥劳动力、技术、资金和制度的优势,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保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品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百信还在滦州市率先建成了秸秆压块站,引进了4台秸秆压块机,并配备了碎草机、搂草机和秸秆打捆机等辅助机械。同时,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加工厂,使田间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制成品质较高的磷钾肥,让土地又至少增产10%,成功进行了农业转型升级。对于近年来当地降雨量偏小的问题,合作社又购进10台套卷盘式喷灌机、微喷灌设备100多台,以达到水肥一体化最高效益。如今,百信已经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方式。
多年的摸索和尝试终就结出了硕果。百信合作社探索出的土地托管、入股生产、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成功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如果这一模式可以不断地复制、推广、发展下去,其所释放的农业发展正能量是有益的、不可估量的,将为推进农机全程全面机械化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