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堵缺口促全程——湖北南漳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掠影

发布时间:2018-10-22

 

补短板堵缺口促全程.jpg


■邹召军

9月28日,笔者在湖北南漳县清河农场一分场果道友家已收割的水稻地里看到,他正驾驶着拖拉机进行秸秆打捆作业。据他介绍,这季收入不错,水稻亩均1200多斤,最高的达1400多斤。除完成了自家的137亩水稻机械收割外,对外作业50多亩。并且已经打捆200多亩,本季可完成打捆1000亩以上,按3亩打捆1吨秸秆计算,可打捆300多吨,每吨收入300元,打捆秸秆可增收10万多元。果道友今年52岁,左手指残疾,其妻周双莲因幼时被火重度烧伤,双腿截肢。近几年,果道友夫妻不等不靠政府救济,克服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重重困难,靠勤劳的双手,添置农业机械,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逐步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家庭耕种面积由最初的4亩多责任地,逐渐增多,目前流转耕种土地面积达到137亩,并且盖起了新房和农机库房。近两年,在当地农机部门和爱心企业的无偿支持和帮扶下,他家先后添置大型拖拉机、乘座式插秧机、自走式高效植保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8台(套),实现了机械耕整、播种、植保、收获、运输、秸秆打捆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果道友家这种情况虽然属于个例,但他是我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一个缩影。”南漳县农机化办主任余猛介绍。“全程机械化利国利民,解决了千百年来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使耕牛变成了稀有的风景,使劳作变成了生活体验,使种植变成了观光休闲。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机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南漳县总督包村支部书记郑克海,站在本村2016年成立的扶兴农机合作社门前,一开口便滔滔不绝。

南漳县地处荆山山脉东麓,属鄂西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3859平方公里,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之一。2012年和2013年,南漳县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称号。2015年,南漳县被湖北省确定为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试点县。近4年来,南漳县采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产业带动、科技促动、服务联动等举措,全力推进示范县创建。2017年底,南漳县农机总动力达66.5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1万多台(套),其中作业机械10万多台(套),小麦、水稻、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2%,实现了从耕整、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入库的全程机械化。

南漳县紧盯发展前沿,确定了分区域、定类型;分作物、定项目;分年度、定目标的示范县创建思路,制定了《南漳县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5年3月30日,高规格开展了启动仪式,现场组织了7大类、500多台,600多米长的大型机械展示和全程作业演示。为全力支持示范县创建,2015年开始,南漳县每年预算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4年累计达388.49万元,并增加农机部门事业编制2个。同时,县、镇财政按照每亩5元的标准,拿出24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短板环节实行奖补。不仅如此,4年来,南漳县累计享受国家项目和补贴资金达10332万元,对插秧机、烘干机、秸秆打捆回收一体机等新型农机具实行补贴或叠加补贴,形成了南漳县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强劲合力。在此基础上,南漳县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开展机艺融合、技术培训,解决示范县创建资金、技术、用水、用地等相关问题,较好地撬动了示范县创建活动。

南漳县根据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并存,植物种植多样化,且属于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的特殊地位,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拓展、全面展开的要求,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示范、特种农作物特色示范、粮食主产区全程全面示范、山区特点的特色小农机示范以及有机谷产业区的环保型机具示范,在全县建设了5个类型的示范点。并遵循渐进、连续、系统性要求,2015年至2017年,分别创建示范村13个、37个和50个,2018年对已创建的100个示范村进行了全面巩固。

为规范示范村建设,2015年底,南漳县经反复调研总结,确立了“五个一”的创建标准,即每个村建立有一个健全的领导机制、培植一个新型经济组织、明确一个实实在在的示范项目、制订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添置一批相应配套的农机具。通过完善“五个一”,落实工艺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置、操作规程、运行机制五大关键要素。目前,南漳县100个示范村,已全部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建设,通过“五个一”,南漳县较好地探索出示范县创建模板。

示范县创建之初,南漳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镇(区)摸清示范村底数,在此基础上,本着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适用,动力配置、机具配置不闲置、不浪费的原则,测算机械缺口。经调研,南漳县主要粮食作物短板环节有:水稻机械育插秧、烘干,小麦精量播种、烘干、秸秆打捆,玉米机械播种、收获;主要缺口机械包括插秧机、烘干机、播种机、打捆机等。以测算缺口为依据,南漳县采取多种形式,高规格宣传发动,鼓励机手和群众购买。4年来,南漳县共计召开推广现场会146场次,印发农机技术宣传资料5种,5万多份,张贴或悬挂示范县创建宣传标语、横幅360多条,举行农机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下乡活动51场次,被各级媒介刊发示范县创建相关新闻信息300多篇。

今年3月30日,在南漳县举行的襄阳市“三十万农机大行动”启动仪式上,南漳县组织了150多台(套)全程农业机械产品展示和60多台(套)机械的大型作业演示。通过广泛的推广,南漳县各示范村共添置短板机械5800多台(套),辐射带动周边村群众购置短板机械达8600多台(套)。南漳县城关镇政府仅示范创建之初的2015年,在给农机服务中心配套2万元示范创建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对胡家营、舒向湾2个示范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资5万多元,添置了17台大型农机具,使2个村综合农机化作业程度均达85%以上。为解决示范县创建机械短板问题,南漳县还组织本地农机制造企业研发新产品5种,生产销售1.8万多台,其中本县销售达3500多台。今年6月,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对该县《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执行情况开展了检查和评议,获全票通过。

近年来,南漳县充分利用各种项目资金,通过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高质量引领示范县创建。共规范发展了9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尤其是2016至2017年,利用1400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兴建了15家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南漳县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2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新建机具库棚790平方米,秸秆堆放场近7000平方米,新购置打捆机等各类机械27台套,年秸秆收储能力达2万吨。南漳县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过去是一家主要从事肉牛养殖的养牛大户,2017年6月,该合作社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投资200多万元,盖库房,购机械,添置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打捆机等农机具22台(套),年打捆小麦、玉米(包括青贮)、水稻秸秆达1.5万多吨,不仅可解决自家养殖的100多头肉牛过冬饲料需要,还可为周边10多个养殖大户提供,年节约冬储饲料购置费10万多元,不仅达到了秸秆禁烧的目的,还实现了以农机促养殖的良好示范效应。南漳县兴机富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互补,2016年6月,牵头精耕粮安、冰林、立付等7家合作社,组成南漳县半边天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实行统一调度,分区域管理;统一标准,专业化服务;统一管理,共享化发展。利用农时差,统一调配机械开展互惠服务,降低农业机械闲置率,提高农机使用率,在实现合作共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联社所有土地、所有种植作物的全面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如此,通过合作社开展不同类型农机作业现场会,使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南漳县新技术新机具集成的试验田、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展示场、新型职业农民及机手培训的训练营

为满足南漳县农机生产及经销企业产品推广需求,为示范县创建提供充足优质的农业机械,该县于2017年在湖北名泰公司兴建了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鄂西北农机大市场和农机服务窗口,提出“揽天下客商,卖全球农机”,目前,入驻规模农机经销企业14家,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同时,南漳县发展规模农机制造企业4家,年产值6亿多元。

为解决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农机维修问题,南漳县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以湖北名泰公司为依托,建立县级维修中心;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建立区域维修站;以社区村组为细胞,建立覆盖全县的维修网点。目前,南漳县共兴建108家维修点,其中二级以上维修点12家,省级示范维修点3家,基本上实现了检修不出门、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有效地破解了农机“看病”难。同时,南漳县结合实际,加强示范县创建信息化管理。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土地深松整地机械安装农用北斗作业质量监测终端近500台。以此为基础,着力构建“南漳农机大数据平台”,利用湖北名泰公司农机装备产业园信息大楼,搭建“农机云”“农机信息服务中心”,以实现管理、供应、生产、销售、作业、售后乃至田间管理即时信息掌控,为科学决策、监管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底可投入运行。

南漳县卓有成效的示范县创建工作,引起了农业农村部以及湖北省市县领导高度关注。2017年5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专程就全程机械化生产调研了南漳县农机企业,并举办了产品研发座谈会。近年来,南漳县先后5次在湖北省农业厅或农机局召开的专题会、务虚会或推广现场会上进行示范县创建工作经验介绍。南漳县示范县创建工作较好地达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示范效果。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