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强农机手”

发布时间:2018-10-26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记者 王延斌

阳关照到中化现代农业服务中心高青中心的院子里,让43岁的农机手李连才有些许眩晕。他深吸一口气,登上了“永佳3WSH—500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握紧方向盘,娴熟地松手刹、加油门、前进……10月23日,120多位“身怀绝技”的农机手从国内各地聚集到山东北部小城高青县,参加第五届中国农机手大赛山东赛区淘汰赛。

竞争够残酷,但诱惑也实在:前十五强晋级全国总决赛,前十名可与央企中化农业牵手成为“签约农机手”。“玩了”15年农机的李连才经验老道,但从百里之外的临淄赶到高青,他看中的可并不仅仅是冠军,“120多位全省农机业精英聚到这里,大家可相互切磋,分享经验、结识朋友。”

62岁的辽宁省农民张仁胜当了半辈子的农机手,也把儿子、孙子培养成了农机手,但遗憾在于“这么多年来,我们农机人没有自己的平台”。现在好了,农机手大赛提供了平台。

这些参赛者的心声,符合了主办方农民日报社的期待。该报社副总编辑詹新华在开幕式上说,我们就是搭建一个农机手交流、提升的平台,以赛促训,查漏补缺。

在农村“空心化”越演愈烈的当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疑问困扰着中国农业走向未来,但日益壮大的农机手群体提供了部分答案。这些参赛的农机手,是能操作使用现代农机装备,30—40岁的年龄,掌握技术知识、肯钻研、立志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言人”。

38岁的临沂农民张维领是去年的全国冠军,仅用47秒03,就以零失误完美地结束了他的比赛,并最终把首个“植保机王”收入囊中。而今,他以指导教练的身份出现在赛场。“比赛的规则很细致”,张维领说,“农机手上车后,要按照规定线路行驶,又不能触碰到赛道两边的障碍物;要知道,避开障碍物是有难度的,这也是为检验农机手的成色,淘汰大部分。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名次,当然是时间越短越好。”

他强调,“心态、速度、精准”,这三点,精准最重要,检验着农机手平常的上机操作功夫。

李连才是职业农机手,年收入近十万元,是淄博市临淄区远近闻名的“能人”。但他并不满足,收入提升还有潜力,问题是如何深挖?

农田喷药,看上去简单,但李连才想不到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雾滴漂移都在左右着农药的吸收,甚至有70%的农药流失了。比赛前,专家们的讲课实在,用平实的语言将理论、技术掰扯透彻了。李连才听的也认真,他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学的还是太少”——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明白了,技术再好,不会用,用不好都是白搭的。

农机手们的积极性,让人喜出望外。他们或专业从事农机服务,或是农业合作社的合伙人,或是种粮大户,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每年几万、十几万的收入,渴求利用科技手段深耕土地,直至掘出“金子”来。

明天谁来种地?答案已经明确。眼前的这群人将成为未来种地的主力军。他们身怀技艺,驾驶着现代农机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会提供更多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质量和效益会更好,而此时的传统农民已退居次席。

比赛结束,回到家乡,头顶冠军光环的张维领更忙了。来自远方的电话响起,更多的土地也在召唤着他。(科技日报高青10月25日电)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