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农机的情缘

发布时间:2018-11-20

一九七七年的夏日,烈日炎炎,麦浪滚滚,一片金黄,丰收在望。忽然阴云密布,暴风骤雨扑天盖地的冰雹砸将下来,麦粒一片灰黑,泡在了泥水里。古城村决定翻种小秋田,由我负责联系拖拉机。我去农机站,看到院内空空,驾驶员都请假收麦去了,只有一位会计在看门。经过几次商量,驾驶员都不能来给我村翻种。当时,我以村会计的名誉给县上打了报告,不到五天县政府给古城村投资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村党支部决定由我负责派两名驾驶员扶助,我们奋斗七天七夜,翻麦茬地一千四百亩,适时的种上了小秋田,年底获得了丰收,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渡过了灾荒。

翌年,我被调到古城乡拖拉机站当会计。在业余时间我仍然在拖拉机上搞一搞保养,帮驾驶员加油加水,擦车洗车。同样到了麦收季节,当时站长不在家,去青海参加蓝球比赛裁判员,我就组织拖驾人员维修拖拉机。有个驾驶员说:“站长不在我们不敢维修,出了事没人负责”。我说:“只要我们按规程操作,问题不会很大。技术是实践中学来的,不是天降的”。当时我主持一台事故铁牛—55型拖拉机的修理,主换了发动机的缸筒、活塞、校正了油泵,清洗了机油系统。前轿由于事故原因,我到环县的毛曲井农机站购买回来换上,并换了轮胎。一台东方红链轨拖拉机后桥出了问题,转向不灵,主换了摩擦片,调整了大小八字齿轮间隙。有时看不懂或调整不了的间隙,白天拆零件,一身油泥一身汗,晚上在柴油灯下看书,有时为弄懂一个问题,甚至于通宵达旦。当我们正在试车时,站长回来了。他站在旁边看着,我们发动、运转,当一台台合格的拖拉机开出站时,他笑了。从此这个修理工的名字开始传播。

一九七九年二月是我正式加入农机队伍行列的一年。这年我正式恢复工作,安排在固原县农机局任管理股长。曾写有《加强农机化的几条意见》上报县政府,为政府加强农机化起了促进作用。并参与了全县农业规划农机化规划调查阶段的工作。获县先进工作者。

彭阳历史悠久,人文地理环境较好,解放初群众就盼望“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时代到来.从固原析县前,境内已有了农业机械,一九六五年首批引进大型轮式拖拉机在古城公社建立了机耕队,一九六八年境内购进手扶拖拉机2台,农用载重汽车1辆,三年内先后引进磨面机、粉碎机、铡草机和机动脱粒机。一九七五年又引进七行播种机因操作笨重畜力不及未被推广应用。一九七九年引进收割机11台。一九八七年从山西引进技术2BM—3型地膜复盖机。一九八九年由我设计,能源站制造出第一台人力亚麻脱粒机。同年并引进畜力三行播种机由于轻便实用受到农民欢迎,逐步普及。

本县农业机械化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九年为集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阶段。在毛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思想指导下,以公社为经营单位,建立了“国有社营、社有社营”管理体系。拖拉机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收费、统一核算、,并在彭阳、王洼设立中修厂与零配件销售点,实行管、供、修一条龙。一九七九年四月至一九八三年由于农业体制改革,农业机械由集体经营逐步向个体经营转化,并走向适应型,一九八0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9933千瓦,拖拉机952台,其中小型拖拉机830台。到一九八三年底拥有农机总动力16571千瓦,拖拉机621台,其中小型拖拉机513台。各下降16.9%;11%;38.2%。一九八三年设县治后,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时期。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县上成立了主管局,各乡镇设有管理站,并配备了专职干部,加强了对农业机械的管理。

建县十年一九九三年底农机总动力29623千瓦;拖拉机1581台,其中小型拖拉机1501台,比一九八三年各增长78.1%,8%,218.9%.。大中型农具45台,配套比值1:0.38,小型农具402台,配套比1:0.25。排灌设备101台,收割机50台,畜牧机具113台,农副产品加工机具580台,运输机具1674辆,其中汽车16辆,半机械化农具26990台件,其中三行畜力播种机1229台。全县农机经营户1901户,占总农户的4.7%。农机人员2091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1535人;汽车司机16人;内燃机手470人,农机修理工57人,农机总值近二千万元。本县推磨碾米,打碾场活,农田运输正在向机械化迈进。机耕机播,机收割已在川塬区基本推开,逐步向北部山区发展。尤其是玉米播种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已达80%以上,只待收获、秸杆还田、地膜拾取等技术性的研究推广。(93年五一固原报)。全县131万亩耕地,每百亩拥有农机动力2.26千瓦;按可机耕地30万亩计算每百拥有农机动力9.87千瓦。高于全国每百亩拥有农机动力水平。在几十年的农机生涯中我总结了四条经验:

一、农业机械是对农业起长效作用的稳定力量

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固然投资大,费用高,但它能够长久地稳定农业生产。如机耕地、机械播种、机修反坡梯田等。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今后农业集约化经营,向规模化、模式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增强农业后劲的战略之举,是不可忽视的。

1、机耕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取决于耕地的数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的质量。机械深耕是恢复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良种、化肥等粮食增产因子发挥作用的温床。深耕可以蔬松熟化土壤、调整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同时,深耕是在原耕作深度上打破犁底层,即深达28厘米左右:能消除杂草,雨水下渗,蓄水保墒,是旱作农业的基础。例如深耕一亩玉米地,相当于施500千克农家肥,土壤有机质由2.45%上升到2.9%。如用东方红带深松机深耕地42.7厘米(1.3尺),当年播种小麦比畜力浅耕地16.5厘米(0.5尺)增产14.5—16.3%,而且,两三年内还有效力。如果全县所有拖拉机全配套上犁30万亩可机耕面积轮耕一次,平均亩增产12千克计算,可收回两倍的机耕费用。

2、机修水平梯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本县一九九三年依据科学测算运土距离12米以内,5—10度坡每200立方土为一标准亩,已修梯田8000亩。当年个别地块按氮、磷、钾6:8:1比例搭配,当年播种荞麦每亩收获95千克。人均“三田”面积达2亩,并在大旱之年发挥了很大效益,为全县粮食突破亿斤关农机立了大功。现在全县拥有机修梯田73万亩。

3、玉米农田生产的机械化。玉米是我县龙头产业。种植面积大,时效紧。从耕地、铺膜、点种、施肥都能基本机械化。人工铺膜3—5人一天可铺一亩,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三级以上大风不能作业。机械铺膜比人工高20—30倍,铺得平,一次成型,7—8级大风下仍能作业。1987年在彭阳乡机铺实测每亩可节省地膜0.6千克,节省资金8.4元。现在全县玉米机铺已占80%以上,古城镇近万亩薄膜玉米,从耕地、铺膜、点种、灌水基本实现机械化。

4、机械种肥分层播种、沟播。这两项播种新技术在我县取得好效果。种肥分层1)化肥深(15厘米)种子浅(10厘米)不易烧种;2)化肥施入湿土层易被溶解,形成质体流动进入根系;3)化肥是速效肥避免了损失。尤其是碳铵撒施利用率只有25%,用机械施肥提高到47—50%近一倍,以肥调水在旱作田尤为显著。深施后薄地由每一毫米水,只能生产0.15—0.3千克粮,可以提高到0.5—1千克粮的水平。其方法1)播种深施法:即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施入土壤中。2)全层深施法:即在耕地时把土肥和化肥混合施于犁沟,把肥料埋在土壤下层。3)深施追肥法:一般追肥在苗间俗称开沟施肥,我县每年都在4—5万亩。沟播技术比机条播提高土壤水分2—10%,提高地温1。3—2C。减低一级冻害,提高10—20%氮磷肥效,提高15—25%的出苗率,而且能使作物出苗齐、匀、状,单株分蘖5株以上,根系活力提高30%,一毫米降雨量可生产0.5千克粮。这叫“巧用天雨,水肥互补”播种新技术。

5、龙口夺食机械收割。本县冬小麦面积大,约占粮播面积的60%左右,成熟早,且集中于雷雨多发期,为减轻劳动强度,一九八六年引进推广收割技术,九零年大面积收割。现已拥有收割机42台套,收割面积已达4.53万亩,占收割面积的10%。城阳乡长城村李明山一年收割小麦823亩,收入现金1646元还清收割机价1150元外,还有盈余。而且收的快、干净、损失少,做到了增产增收。

二、给政府当参谋,给领导出主意

农业机械是高产、高效率农业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服务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层次服务实体组成。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为农村生产和农机运用提供一切必要条件的有机网络。一个部门的领导、一个政府的县长要掌握很多情况是不可能的。当然要知道基层个别细节更是无稽之谈,那就要我们这些与人接触较多、与机器接触的人给一个接力棒的作用。

我爱写作,经常收集些材料变成报纸上的铅印,变成广播员的声音传遍固原山川。《中国农机化》报,刊登有“培训农机手,走致富路”《固原报》更是经常刊登,一九九三年彭阳建县十周年,“五、一”刊有“农机发展速度快、耕种跑碾尝甜头”给各级政府了解我县农机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还经常写论文,当参谋。如:今后农机发展应采取的几项对策

(一)、因地制宜,有选择地稳步发展

对农业机械应贯彻“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进行。红茹河谷川塬区应以深耕地、种植、收获机械为主;特别是以玉米为主的机械化。沟壑山区应以机修地为主,运输、机加工为突破点的机械化。在机械比较集中的乡村选点进行机械管理、安全使用、维修服务等为主的机械化试点。

(二)、稳定农机队伍,不断培训人才

农业机械化是高产高效农业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改善劳动者条件,成为当代农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农民的共同愿望。本县前几年利用上级培训经费,培训的1624名拖拉机驾驶员,已成一代致富能手。

(三)、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是个大系统,也是农业的命脉。当今在小政府大服务的环境下,农机一家一户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对社会化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强化服务。这是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向,也是农机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农机化法规宣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化的各级经济组织都要独立进行经济活动,都要取得法人资格,才具有法律赋于的权利和行为能力,才能承担民事责任。当前要抓好税法、经济合同法、保险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使我县的农机化事业兴旺、发达,为农业增后劲做出贡献。

对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监管部门每年除搞好检审验外,还要强化路检路查工作,使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农机具安全运行。

三、总结维修经验,不断培养人才,继续前进

农机化管理、农机化推广、农机维修是我人生的一条主线,两代人为之奋斗。在农机维修中我始终坚持三条维修原则:一是计划预防修理,坚持“按时保养,定期检查,计划修理”的原则;根据拖拉机的工作时间,燃油消耗量,选择好修理间距。同时参照机械制造质量,零件寿命,工作环境,使用维修水平等因素,适时修理,预防故障发生。二是检查视情修理。应用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机械总成或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运用科学手段,灵活掌握修理时间。三是事后修理。使机械一直使用到发生事故后再修理,使其恢复到所使用状态。

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投入。尤其乡村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大、面广。其功率和油耗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柴油机的技术状态,是维修的重点。我在维修中总结了五条经验:

一是柴油机的气门间隙和配气相位的关系。由于机器在使用中不断地磨损,各部零件间隙有所改变,如不及时调整,动力性和经济性就会变差。间隙过大造成进气量减少;间隙过小不能按时关闭,漏气严重,而降低了功率,增加了油耗。

二是供油提前角对油耗的影响。供油提前角若过早,发动机敲缸,启动困难。过迟,发动机冒烟、无力,功率降低,油耗上升。

三是转速对发动机技术状态的影响。车速与发动机转速是成正比,有些用户为提高车速,将发动机转速任意提高,但实际牵引力反而降低。造成大部分机件早期磨损。

四是机手文化程度对技术状态的影响。文化程度与科学技术知识是使用农业机械的有力保证。据调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者机车使用完好率在85%以上。

五是及时维修保养对机车技术状态的影响。调查中大部分机车都是自己保养维修,绝大部分驾驶员不懂得维修技术,更谈不上有修理工艺。因而大部分修后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了使用寿命。

我的四字修理法是:

一是“启”。首先看这个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启动是否快,油气水是否足。

二是“查”。各部连结是否牢固,有无松动。

三是“检”。用仪器或听觉检查机器内部运转声、气状况。如气缸压力、机油压力等等。如有异常声音就会变粗变闷。

四是“修”。如果问题找到了修理比较容易。如以下三例:

中川有台东方红发动机爆响,请修理厂师傅多次检查都没发现问题。我只用改锥听了飞轮处,觉得有曲轴裂纹的迹象,拆卸后发现曲轴破裂。石岔乡有一柴油汽车发动机连不住火,送大修厂经过几天的折腾,故障依旧。请我诊断,听机器闷气我用锤子敲了几下排气管,结果能启动,但还不畅通,清洗排气管后故障彻底排除。乃河水库打坝时一台发电机组坏了,修时发现严重缺机油,烧瓦抱轴,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赶到汛期前投入施工。以后我就转入农机培训,给农机人员讲解农机方面的知识,有管理方面的,维修方面的,驾驶方面的。

四、搞技术推广,取经验

搞技术推广是个很扎实地科学进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懒。要做到有始有终,才能有结果。如机械铺膜的试验,先要选地块,量亩数,用人工先铺一亩通过计时、计人数,所用工具,完成时间,薄膜质量;再用机器铺一亩的用时,薄膜质量,使用数量的测定等。共选三个点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出的平均数据才是实验报告得出的结论。有些试验甚至三年内还没有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还得要坚持下去。如机械深施化肥,在王洼搞过三年试验示范,才得出了如前述结论。今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玉米的机械化全程化推广。玉米机械化的现状是:从耕、旋、播、点种、铺膜已基本机械化;但收获、秸杆处理、残留薄膜的拾取处理还待紧跟农时。

1.水与农作物生长需求不配套。

2.技术推广的机械配套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轻便、小型、实用的机器引进太少。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