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抛荒地如今亩产两千元 湖北黄坡:农机帮忙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8-11-26

本报讯11月14日,湖北省武汉市农机部门组织召开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培训会,当地28个贫困村农机合作社参加,实地观摩新机具、新农技。武汉市黄坡区乾农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周建新介绍,因为引进了合适的农机新机器,贫困村土地“含金量”直线上升,每亩已经实现了2000元的收入。

在培训会现场,一台小型单人移栽机吸引了周建新的目光:“这种小型机具灵活轻便,很适合我们在大棚操作。”周建新上机实际操作后,对机器性能竖起大拇指。他说,在武汉市农机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引进了从开沟起垄、播种施肥到收割还田等包括农业生产全程的农机和技术,农业生产效率高了,村民收入涨了。

乾农农机合作社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白龙寺村,村湾紧邻木兰湖,环境优美,水源质优,生产的稻米曾经远近闻名。但是,在2000年后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力的缺乏让曾经盛极一时的水稻生产逐渐萧条,大量土地抛荒,村子因此成为了贫困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6年前,周建新和吴刚等当地村民一起成立了乾农农机合作社,决定共同改变贫困村的命运。

在咨询了武汉市农委、农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后,村民们意识到,当代水稻生产适合机械化操作,尤其是在得知购买农机有购置补贴,还能得到免费培训后,大家一致决定走农机脱贫的道路。在武汉市农委、农科院、农机推广中心等农机部门的规划帮助下,合作社约2000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让稻田重新焕发了生机,每亩年产值高达2000元。经过培训,近30位村民学会了操作农机,农机手们不仅在合作社进行生产,还经常帮助没有入社的村民。目前,合作社已经吸纳社员约200人。“流转土地分红,农场务工,自留地租用农机免费,每年的工资和年底分红能拿12000多元!”2016年率先实现脱贫的农民程文选说。

尝到了农机帮忙的甜头,村民们对操作农机的兴趣越来越浓。今年,白龙寺村终于实现了整村脱贫。

据武汉市农委农机化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但是机械化种植面积仅30%左右,农田机械化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们将继续更大力度地开展各类农机培训、推广农机技术,帮助农民提升收入。 (殷旭)

推荐阅读
更多